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公司是一家具有年产能焦炭440万吨、焦炉煤气联产甲醇40万吨、苯类产品8万吨、煤焦油20万吨等各类产品的大型煤化工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牢牢把握绿色赋能这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盯紧“天蓝、地绿、水清、气新、人净”奋斗目标,步伐愈加坚定,路径愈加清晰。
生态向美
下班后,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职工散步在操场或者公园,他们说:“现在的环境真好,走上几圈,身心舒畅。”
蓝天白云已成常态,草木葱荣近在咫尺,职工对环境质量的赞誉不绝于耳,这是该公司党委积极构建全方位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
为精心呵护绿水青山,该公司持续在治污护绿上保持力度、拓展深度、延伸广度。“我们制定‘绿色工厂’创建实施方案,栽种上千种树木和花草,绿化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环保工程部负责人骆涛林说,为从根源管住“气”和“水”,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陶瓷催化滤管尘硫硝一体化治理技术、建成超浓水蒸发结晶装置,实施循环水排污深度处理改造、浓盐水再浓缩EPC工程、VOCs尾气引入焦炉,“绿色版图”持续扩展,“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能源向绿
经过一千多度的炙烤,火红的焦炭被缓缓推出,由起重机将焦罐提升并横移至干熄炉顶部进行冷却、除尘。“惰性循环气体与刚出炉的焦炭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循环气送入锅炉后产生中温中压蒸汽,一部分供入管网,另一部分带动汽轮机发电并入国家电网。今年1至10月份,累计发电量约2.77亿千瓦时。”干熄焦发电分公司设备技术员赵国平说。
践行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该公司既具优势,也有基础;既是大势所趋,又大有可为。
在炼焦二分公司,第4套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装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只见近6米长的上升管被吊装至炉顶,经现场人员指挥后,慢慢调整安装到位。“建成后,8座焦炉共4套装置每年可生产1.6MPa饱和蒸汽52.8万吨,可发电11088万千瓦时或产生11616万元的蒸汽效益,节能和环保效益均非常明显。”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薛庆峰说。
产业向新
链式发展是化工产业体系的显著特点,也是迈向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可以推动企业走得更好、更远。
“DMC以甲醇、一氧化碳、氧气等为原料生产碳酸二甲酯,EMC则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为原料生产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均是新材料聚碳酸酯和新能源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碳酸酯分公司负责人李杰介绍,当前DMC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EMC项目建设周期已经过半,全体人员抢抓进度、奋战正酣。
立冬节气,焦炉煤气分质深度利用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铆足干劲,助力项目奋力“生长”。“目前,压缩机厂房、深冷装置正在安装施工。”项目负责人王显说,该项目将焦炉煤气进行脱硫、TSA除杂、离心压缩等工艺处理,生产出富氢气、一氧化碳和LNG 品。
新上一套装置,优化一块资源;新建一个项目,融入一条产业。“移步易景倒映出的不仅仅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展现的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4月17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等联合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简称《蓝皮书》)指出,2024年全球正加速从传统能源...
4月18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场化交易成功购入10万张绿色电力证书,覆盖年度生产用电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中海油集团公司中下游板块首家实现绿电高比例替代的生产企业。
今年以来,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甘肃省节水型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公司三泰公司落实“双碳”战略,组成“数字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黄金搭档”,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作业区总装机容量52千瓦的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及调试完工,正式投产发电,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该光伏项目是重庆气矿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利用无人机,开展固体废物巡查,捕捉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堆放的隐蔽盲点和卫生死角,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固体废物领域环境问题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