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涂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博览会上,《中国化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涂料装备展区多了许多“小个子”,一些更加精致、集成的涂料生产设备成为展会的热门选手。多位涂料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随着下游市场的变化,涂料生产线对智能化、柔性化的需求正与日俱增,涂料产品的生产方式正在向“更灵活、更聪明”方向转型。
市场需求推动生产柔性化
“现在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都讲‘个性’,家装的时候喜欢自己指定颜色、让装修师傅调,有时每个房间还要刷不同颜色。因此,我们做装修的也青睐小批量、多种类的涂料产品,方便我们应用和处理。”一位从事家装行业的观众说。
随着产品多样化、客户需求定制化,涂料企业亟须转型升级,以应对复杂配方体系、频繁切换的小批量生产。由此,涂料生产装备制造企业也应对这些要求,研发了更加适应柔性、灵活生产的装备。如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带来的全自动调色机,整体机身与一台单门家用冰箱大小类似,最小涂料注入量为1/2000Y(0.015毫升),用时1分钟就能高效完成调色混匀,非常适用于涂料样品的调色。
智能化成核心转型方向
在山东腾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展台,记者看到一台橙色的机械臂往复运作,精准地将包装袋放到传送带一头,再灵巧地“追”上包装袋,将它抓住送回起点。在展会现场,还有更多像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灌装设备、自动化包装生产线这样的产品,展示着涂料生产线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变化。
“我们需要做集成化、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布局,但它一定不是设备的简单堆积。我们需要将工艺、设备、软件和管理进行深度融合,追求数据流、物料流、价值流的畅通,以柔性、自动化和数字化为核心,构建智能生产系统。”东莞市琅菱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助许森林介绍,其公司研发的智能一体化产线能够实现92.86%的自动化覆盖率,让班组人数从传统的50~60人下降到3~5人,成本下降63%,生产效率提升175%。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涂料装备分会理事长张卫中指出,实践数据显示,通过智能化改造,涂料企业可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不良率降低15%~20%;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I)配方优化等技术服务、软件应用,可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左右;智能生产可使能耗降低10%左右;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智能涂装服务平台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超10%。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还将联合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开展智能工厂诊断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AI+”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企业也将“AI+”拓展到涂料生产领域,提出了多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如和利时的Xmagital智能系统,泰格瑞(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AI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借助AI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系统通过存储和分析生产数据,实现工艺优化和预测性维护。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AI在涂料行业更重要的应用场景是保证“一致性”。在实际生产中,保证不同批次的涂料颜色与物理性质相对一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传统生产流程需要考虑温湿度变化,操作员需严格遵循固定的生产配方和操作流程,并记录每批产品配方的成分、生产时间和储存环境。而AI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生成精确的配比方案,通过实时优化,最大限度减少浪费、提升产品质量。
此次展会上,掌起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掌起科技)还发布了其开发的爱得意涂料智能研发一体机。该设备借助AI技术,能够通过智能实验设计、高通量自动化合成与筛选、大数据驱动的配方优化等手段,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与AI驱动”的研发范式变革。
“我们可以通过AI融汇经验,形成专业的研发模型,让AI变成一个出色的‘研发工程师’。”掌起科技董事长李志浩说,“未来,通过嵌入产品或在客户端部署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收集涂料在实际施工环境、不同基材上的表现数据。这些数据反馈回AI系统,将形成一个可持续优化的闭环。”
“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务院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下一步,我们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
9月9日,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集团)围绕工业AI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其全资子公司中煤信息与中控技术正式签署AI共创合作协议。
9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智能体专业赛在“99全球链商节开幕式暨丰台对外开放发展推介会”上正式启动。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平台化赋能,智能体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