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开发固体碱催化剂 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化新网讯 9月16日,由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完成的“乙醛制3-羟基丁醛及1,3-丁二醇绿色成套技术”,在陕西榆林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海超为主任的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项目负责人徐国强介绍,针对当前普遍采用的乙醛缩合加氢法生产工艺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等瓶颈,他们历经10年攻关,创新采用活性组分分散和惰性骨架防护策略,研制了高稳定性固体碱催化剂,开发了乙醛缩合、加氢、多级精馏制分离高品质1,3-丁二醇连续式绿色成套技术以及固定床反应设备,即乙醛经缩合反应生成3-羟基丁醛(中间体),3-羟基丁醛加氢后制备高品质1,3-丁二醇。与传统液体碱催化工艺相比,固体碱催化剂性能稳定、抗压强度高、不易潮解、不易溶胀、不易失活,新一代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过程能耗低、不产生废盐等特点,产品可满足电子级和化学品级应用要求。
2024年,该技术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建成中试装置并完成了1800小时试验,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2024年12月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了现场考核标定,结果表明以浓度80%的乙醛为原料,在反应压力0.3—0.4兆帕、45摄氏度工况条件下,乙醛转化率39.2%,3-羟基丁醛选择性达90.1%。同时,能耗和排放与传统液体碱催化工艺相比大幅下降。
目前,项目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12件,其中已获授权4件。项目主要完成人、西安科技大学杨东元教授告诉记者,该技术可拓展乙醇产业链,实现高附加值延伸。他们联合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完成万吨级工艺包开发及可研报告编制,正在加快首套工业示范项目推广。
据悉,1,3-丁二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端化学品,可用作化妆品、润湿剂、增塑剂、聚酯树脂等生产原料,近年来我国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生产企业较少,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外生产方法主要有乙醛缩合加氢法和生物发酵法,均采用液体碱催化工艺。
近日,中国化学华陆公司和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荣获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9月10-12日在浙江湖州召开的2025年第三届中国长时储能大会上,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长时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和创新成果,荣获2025年“长时储能先锋企业”大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曹湖军与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构建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氢被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氢正离子(质子....
热固型树脂材料的聚硫氨酯-聚硫醚树脂凭借优异的应力释放能力,在保持镜片高透明度与耐冲击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因内应力引起的视觉干扰,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加舒适、清晰的视觉体验
9月17日,中国化学天津中试基地以开放创新模式亮相上海国际化工展,多项中试成果广受关注。该中试基地位于国内最大的化工中试基地集聚区天津南港工业园(园内已布局八大化工中试基地),创新生态优势明显。....
世界上既轻又薄的眼镜镜片材料是聚硫氨酯-聚硫醚,被视为高端、优质眼镜的象征,制造聚硫氨酯-聚硫醚树脂光学材料的初始原料竟然来自排放的硫化氢,而作为硫化氢排放大国,聚硫氨酯-聚硫醚树脂光学材料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