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10月24日举行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从2020年的83.4GWh增长搭配2024年的超过1000GWh,4年间增长10倍多。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累计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累计出口量达约130GWh,同比增长32.7%。通过投资建厂、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向全球供应了70%左右的电池材料、超60%的动力电池。除汽车领域外,动力电池在低空飞行器(如eVTOL)、内河船舶、重型工程机械、智能农用机械等多个新兴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
姚振智提到,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与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稳占六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目前,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半固态电池也逐步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发布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吉明介绍了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今年1月~9月,四川省动力电池产量168.1GWh、同比增长49.2%,全年有望突破200GWh。“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装机量全国前十企业有五家在川落地,形成从锂矿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大家看到,越来越多搭载‘四川芯’的新能源汽车驰骋于世界各地,四川造‘超级充电宝’时刻守护着电网安全,动力电池已成为四川工业新的靓丽名片。”曾吉明说。
10月21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专家对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有限公司完成的“煤液化制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进行视频成果评价。
10月23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在郑州高新区开幕。大会聚焦“协同发展合作共享”主题,分享前沿新技术、探讨行业发展新路径,助力河南省打造中部地区半导体产业高地。
10月25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40周年会员大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仙桃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要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橡胶资源高质循环利用,协同共建可持续未来。
10月28日,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及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在上海松江区开工。该项目拟投资18.5亿元,占地128亩,预计2027年11月投产,2032年达产。
10月28日,超威集团旗下湖南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投产。该项目由湘潭大学化学学院王先友教授团队全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超威集团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