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重油催化裂解(RTC)技术的两套300万吨/年RTC装置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先后开车成功,均已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小时,有效验证了技术的先进性及可靠性。
据镇海炼化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套新建的RTC装置是镇海基地二期炼油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除高效生产低碳烯烃外,还能大幅度压减柴油产率,为化解成品油过剩危机提供了短流程、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反应温度、水蒸气用量及副反应器各物流回炼比等核心操作参数均低于设计值的条件下,加工新鲜重油的乙烯产率大于4.5%,丙烯产率稳定在19%以上,远超开工初期设定的预期目标,展现了RTC技术的重油高效转化能力。运行结果表明,净化油浆固含量≤50ppm,硅+铝含量≤15ppm,完全满足下游渣油加氢及油制氢装置进料要求,实现了净化油浆多用途、高价值综合利用,为镇海炼化构建起了稳定可靠的原料供给链,为下游装置的满负荷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此前大型化RTC装置研发与运行经验,以节能降耗和技术指标突破为核心目标,展开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发与设计工作。项目团队不断优化蒸汽用量对产品结构的影响,通过无数次的模型测算与中试验证找到蒸汽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反复模拟研究副反应器微观反应环境与轻烃或轻质馏分油反应特性的适配性,深入探究反应机理,最终形成了独具镇海炼化特色的主反应器和副反应器与工艺工程设计方案,为装置赋予了‘先天优势’。”石科院高级专家魏晓丽介绍,石科院还利用智能化技术为RTC装置再添助力,搭建起了RTC装置专属数据采集平台,能够实时捕捉反应器、再生器以及产品分离系统等100余项关键运行参数,并且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
“包括镇海炼化两套装置在内,目前RTC技术已经技术许可6套工业装置,总加工能力达1740万吨/年,技术水平获得国家部委和炼化企业的一致认可。”石科院副院长王子军介绍。
据悉,石科院围绕RTC技术已经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件,全部获得授权;申请涉外发明专利21件,已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获专利授权15件。
日前,由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总承包的抚顺石化公司80万吨/年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及能效提升项目迎来关键节点——烯烃厂第一循环水场12台冷却塔改造工程中交。
近日,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经过3年攻关,对一台2006年购入的岩石力学实验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具备开展高温高压低频岩石物理实验的能力,可模拟地下约6500米环境,提升了深地勘探领域的实验水平。
10月18日,中国石油福建LNG接收站项目2号储罐重达近千吨的钢制拱顶,通过气顶升技术,一次性平稳提升至近50米的设计高度,实现与罐顶抗压环的毫米级精准对接。
近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研制的ZQ110-35Y松扣钳设备在濮东采油厂马11-108井首次试验成功,为石油钻井作业中的钻杆卸扣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中国化学十六化建(简称“十六化建”)第二安装分公司秉持公司打造万人技工队伍建设目标,狠抓对焊工的入场筛选、技能提升、匠心培育、党建引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公司高质量品牌化建设赢得良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