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原油气储运中心柳屯中心处理站蒸汽锅炉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用。这个集“余热+光热+储热”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创新项目,可有效替代传统天然气加热系统,提高进罐油温进行自维温,不仅规避了蒸汽管线的安全风险,而且减少了天然气消耗和冷凝水直排。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油田在推进多元化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又取得突破。
走进柳屯中心处理站,曾经轰鸣作响的蒸汽锅炉区如今安静了许多。据了解,油气储运中心柳屯中心处理站原有3台蒸汽锅炉主要用于5座储罐原油加热、采油厂来油加热及生活区冬季供暖等。3台蒸汽锅炉依靠天然气加热,如今3台“服役”多年的老锅炉中,最年轻的3号锅炉也因炉管腐蚀“伤病退役”,另外两台“90后”锅炉更是问题频发。设备老化、能耗升高、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叠加,让传统供暖方式难以为继。
推进老锅炉“退役”,加快新能源技术“上岗”。2024年,油田实施油库蒸汽锅炉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于今年4月投用。
“蒸汽锅炉属于特殊设备,日常操作及维修保养耗时耗力。”油气储运中心柳屯中心处理站副主任王大威感慨道,“现在好了,新能源系统自动运行,既安全又省心。”原来“时刻离不得人”的蒸汽锅炉,如今被6座碟式太阳能集热器、640平方米的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以及高效的电热泵机组取代,科技感十足。
该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创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实现了“阳光+余热”的智慧组合。在原油稳定加热环节,该项目通过改进板式换热器,将进站原油温度从40摄氏度提升至65摄氏度,再通过热泵加热至80摄氏度,实现了加热炉的完全替代。
站内还修建了1000立方米储水罐,将其分成三个温区,就像给热能建起了“三室一厅”,让不同温度的热量各得其所。
据悉,该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天然气消耗近200万立方米,节约标准煤21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3200多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此外,该项目优化了运行管理,降低了人工和维护成本,预计年节约能耗费用约160万元。“这不仅是笔经济账,更是环保账。”油气储运中心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油田专家焦亚龙表示。该项目的成功投用,展现了油田在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方面的决心与成效。
近年来,中原油田深耕多元化能源综合利用,结合资源条件、能源结构及用热需求,攻关研发滤前取热、双泵耦合、光热利用、高效蓄热等一系列特色清洁供热技术。“我们目前已形成适用余热站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4条,适用计量站及井场多元化能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8条,为油田绿热效益化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热力分公司新能源及地热开发专业油田专家张志钢表示。油田初步建立起绿热技术体系,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打通产业链,形成“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新能源产业格局 7月2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这是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
6月21日,在兴隆台采油厂新能源项目部员工的操作下,双229-34-77分布式光伏电站无线测控终端数据完成上传,标志着这座辽河油田联合油建公司电力分公司,建成的具备前端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能力的分布式光...
“作为关键资源,钒钛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对支撑产业升级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日前召开的“2025(第二届·喀什巴楚)钒钛资源创新开发暨钒钛钢高质量发展...
“未来二十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6月24日,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在第七届伦敦气候行动周上作出如上判断。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同时....
6月19日,2025第三届有机硅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围绕“百年变局企而望硅”主题,聚焦“硅基新能源+硅基新材料”的技术与应用创新思路,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有机硅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近日,从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传来消息,随着公司电池级碳酸酯项目正式投产,锂想时代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生产电池级碳酸甲乙酯和电池级碳酸二乙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