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获悉,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海上油田注水水质多参数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日前,在南海西部某油田正式建成投用,监测效率提升11倍,标志着注水水质实现从人工监测到智能监测的跨越,有力保障海上油田高效开发。
油田注水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将处理合格的注入水重新注入油田,可以补充和保持地层压力,从而提高产能。传统的注水水质监测依赖人工进行,每个样品至少需要12项分析化验,单个样品分析耗时超6个小时,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时效低、误差多、结果滞后等问题。
中国海油科研团队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通过多轮次室内评价研究和现场海试,历时一年半,先后攻克含油水样高效自动清洗、系统流态改造、整机全自动智能控制等5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注水水质多参数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为撬装模块化,仅4.4立方米,可安装在注水处理流程各节点、注水井井口等处,具备自动监测、数据处理、图形显示、超限预警等功能,实现“一键操作+实时数据可视化”,作业人员可直观掌握水质状态,动态调整注水处理工艺参数。
系统投用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平台对人工监测的依赖,实现海上平台水质无人化、智能化多参数实时监测与调控。每个平台每年可减少人工采样1400样次,检测效率提升11倍,测试结果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海上油田和陆地终端应用,全海域油田推广后,每年可节约水质监测费及由于水质不达标导致的修井费用超一亿元。(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张娅)
近期,黑龙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紧密结合春季生产实际,将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上好安全“三把锁”,不断强化员工安全红线意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锁紧生产“责任链”,确保
进入4月份,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季节气侯特点,聚焦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生产提速、油田保供等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隐患排查、严抓生产现场管理,让安全稳站“C”位,筑牢春季
4月23日下午,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在学校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善水科技奖助学金、奖教金、促创金颁奖仪式暨善水科技前沿报告会,九江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殿元、九江善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秀荣、...
2025年3月24日,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在青岛组织召开了《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董家口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变更》专家审查会。就码头配套设施优化调整方案进行专题论证,来自行业内的多位...
4月25日,中能亿达(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托普索公司在石家庄市正式签订工艺技术转让合同,双方将携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打造40万吨/年的生物航煤装置。 此次签约仪式备受瞩目,在石家庄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