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2月25日,记者从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发展论坛上获悉,中海油材科院正以重油加工利用、化工新材料、高端润滑油及绿色低碳技术为研发重点,广泛开展科研攻关,助力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院正积极与学术界对接合作,计划有针对性地突破核心技术难题。
“我们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从炼化资源延伸利用出发,重点研究低碳烯烃、高碳重组分等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和产品;二是从相关应用配套出发,开发特种新材料,包括海洋新材料、储能材料和分子辨识材料等。”中国海油资深技术专家、中海油材科院新材料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傅送保表示,他们正在攻关“乙烯羰基酯化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新工艺技术”“碳三碳四烯烃羰基酯化生产丁酸/戊酸酯技术”等,同时计划重点突破烯烃聚合产品技术和碳基新材料技术,如开发发泡聚丙烯专用料、抗蠕变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产品,以及研究中间相沥青制备技术和通用级沥青碳基纤维技术。
针对上述课题,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围绕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提出了建议。
在润滑油产业方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研院院长韩生教授表示,高端润滑油是中国海油的优势领域,建议针对高端装备和新兴产业需求,开发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的润滑油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并以润滑油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海油品牌。
在聚烯烃产业方面,华东理工大学产品工程系主任赵世成教授指出,近年来行业市场整体承压,摆脱困境的途径之一是研究改性材料。他强调,相较于同质化严重的大宗材料,企业应更加重视改性技术,因其投资低、灵活性高,建成一套改性线后可开发多个牌号,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小平教授以碳纤维为例指出,目前国内规划产能已远超现有需求,建议中国海油以海上平台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应用牵引”,探索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并提前布局相关标准建设。
“实现中国海油中下游,特别是炼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站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高度,以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目标,拥抱创新,面向未来。”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忠总结道。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海油将持续加强科技研发,加大技术专家培养力度,打造一支目标清晰、能力卓越、矢志奉献、富有战斗力的科研队伍;同时优化科研合作模式,以开放姿态共享科研成果,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建成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的设计温度最高为450℃,设计压力最高60MPa,具备模拟极端现场工况的能力,不仅能够精准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极端环境,更为高温高压球阀及...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北化工建材设计院、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含硫钙废弃物协同处理新技术及硫磷钛钙锂联产生态...
反式乌头酸是一种食品安全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和新一代生物基增塑剂。传统生产方式中,反式乌头酸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含量低,分离纯化成本高;而...
6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发布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教授启动了发布仪式,张霖宙教授代表研发团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史权教授介绍并回顾了平台30年来基础...
6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27日,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系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磷产业数智化技术装备展示展览交流会同步在湖北宜昌召开。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全宏在会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