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2月25日,记者从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发展论坛上获悉,中海油材科院正以重油加工利用、化工新材料、高端润滑油及绿色低碳技术为研发重点,广泛开展科研攻关,助力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院正积极与学术界对接合作,计划有针对性地突破核心技术难题。
“我们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从炼化资源延伸利用出发,重点研究低碳烯烃、高碳重组分等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和产品;二是从相关应用配套出发,开发特种新材料,包括海洋新材料、储能材料和分子辨识材料等。”中国海油资深技术专家、中海油材科院新材料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傅送保表示,他们正在攻关“乙烯羰基酯化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新工艺技术”“碳三碳四烯烃羰基酯化生产丁酸/戊酸酯技术”等,同时计划重点突破烯烃聚合产品技术和碳基新材料技术,如开发发泡聚丙烯专用料、抗蠕变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产品,以及研究中间相沥青制备技术和通用级沥青碳基纤维技术。
针对上述课题,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围绕中国海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提出了建议。
在润滑油产业方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研院院长韩生教授表示,高端润滑油是中国海油的优势领域,建议针对高端装备和新兴产业需求,开发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的润滑油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并以润滑油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海油品牌。
在聚烯烃产业方面,华东理工大学产品工程系主任赵世成教授指出,近年来行业市场整体承压,摆脱困境的途径之一是研究改性材料。他强调,相较于同质化严重的大宗材料,企业应更加重视改性技术,因其投资低、灵活性高,建成一套改性线后可开发多个牌号,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小平教授以碳纤维为例指出,目前国内规划产能已远超现有需求,建议中国海油以海上平台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应用牵引”,探索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并提前布局相关标准建设。
“实现中国海油中下游,特别是炼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站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高度,以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一体化为目标,拥抱创新,面向未来。”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忠总结道。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海油将持续加强科技研发,加大技术专家培养力度,打造一支目标清晰、能力卓越、矢志奉献、富有战斗力的科研队伍;同时优化科研合作模式,以开放姿态共享科研成果,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4月16日,榆林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与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之春”宣传月——“实验室开放日”公益活动,来自高新区第二中学的学子们走进科研殿堂,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开启了一...
4月20日,中国石油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钛合金连续管试制成功,填补了中国石油集团在该领域产品的空白,标志着宝石管业在高端能源管材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深海、超深井及高腐蚀等苛刻油气资源开发...
春和景明,共襄盛会。4月23日,2025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暨全省钛及钛合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陕西宝鸡举行。大会以“钛谷链接世界、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行业前沿成果,探讨产业发展...
4月22日,全球领先尼龙巨头恒申集团和循环材料领域领导者Ambercycle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旨在用纺织品再生材料替代原生聚酯和尼龙,重塑合成材料生产方式——减少废弃物、降低碳排放,打...
4月22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项目高级主任郭新宁,率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IMPA)师生及海僡集团、中非总商会代表一行46人,赴华昌化工、华昌能源开展社会实践与交流活动。郭新宁一行分别参观了华....
“7口井等着搬家,没办法,人手不够!”4月16日,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新疆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林春保瞅着任务栏上饱满的工作量,搓着双手直犯愁。 “我去!”49岁的黄苏华主动请缨,负责S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