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滨经开区: 中试基地,让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近日,在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辽宁精细化工中试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正专注地盯着仪器上的数据变化,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的检验员熟练地操控着检测设备。实验室试验设备发出的轻微嗡嗡声,奏响出一曲科技创新的乐章。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辽滨经开区对中试基地的建设精心布局,从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引进吸纳到创新驱动引领等持续发力,让中试基地为经开区石化产业创新给力,发展添力。

搭建成果转化“稳固桥梁”

中试基地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化工产业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实现飞跃的关键支撑。

在国内,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受限于化工中试条件,且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而企业又因中试环节需要大量资金且风险颇高,往往对投资中试项目望而却步。这一现状致使中试项目推进艰难,中试基地建设困难重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

作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辽滨经开区敏锐洞察到中试基地对于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全力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

据悉,辽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占地面积达13.9万平方米,已建成科研办公楼、中控楼、10栋甲类中试厂房以及3座危化品仓库等核心设施。为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能力,中试基地投入近1000万元对39间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高分子材料特殊助剂研发中心、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世名新材料研发中心等众多实力雄厚的研发及检验机构纷纷入驻,为中试基地注入强大的创新活力。

“经开区切实强化中试能力建设,全力构建‘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完整孵化机制。”辽宁精细化工中试研究院有限公司经理孟祥坤介绍,中试基地正致力于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技术创新孵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培育基地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三基地、一平台”体系,全力攻克“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驱动产业发展“创新引擎”

中试基地聚焦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合成树脂、电子化学材料等前沿领域,引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实施的高精尖项目作为重点,通过不断完善辽滨经开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链,全力提升新材料产业的创新水平。

目前,中试基地已有国橡中心碳五低碳综合利用研究所、金发科技研发中心等7个科研平台及3个检验检测机构入驻,专职研究人员70余人,各类领域专家10人,高级工程师20人;正在实施中试项目7个。

盘锦作为石化之城,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产业基础雄厚扎实。中试基地紧密围绕辽滨经开区主导产业,瞄准化工新材料产业,深度挖掘技术源头,强化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引中茂新材料、世名科技、天津信汇等企业多个中试项目,成果斐然。

辽宁中茂新材料是国内唯一在高端特种聚烯烃引发剂和电子级光刻胶引发剂行业与外资在高端领域同台竞技的企业,公司董事长董淑祥表示:“公司的产品经国内外化工巨头验证后,质量稳定、批次差异性小,打破了外企在聚烯烃自由基聚合和改性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工艺和设备国产化的突破。”

苏州世名新材料研究院卢圣国团队的“特种光敏新材料”“电子级树脂”“特种润滑油添加剂”中试项目在辽滨经开区投产后,实现了进口替代。水木信汇造纸专用液体染料中试项目投产后,实现染料的连续添加,为相关产业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

这些项目的落地与推进,有力地推动了辽滨经开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擘画产业未来“宏伟蓝图”

“随着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的建设,辽滨经开区在石化及精细化工领域即将迈向更高层次。”孟祥坤信心满满。

近年来,辽滨经开区紧盯精细化工技术源,聚焦中试环节,强化中试能力建设,把中试阶段作为中试产业来抓,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升级建设,构建了“科学研究在实验室、中试放大在孵化器、产业转化在开发区”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率和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的持续提升,全力打造“立足盘锦、面向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公共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中试要发展,人才与资金是关键。辽滨经开区充分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和发展定位,加大对科创团队的引进力度,补齐基础软件和核心硬件短板。近日出台的《辽滨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以及《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十条措施(试行)》,推出投资补助、创新激励、人才招引、资金扶持等一系列重磅举措,将吸引国内外高端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除了政府持续增加科研专项资金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引领区域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随着“中试”效应的不断发酵,辽滨经开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与项目纷至沓来,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让这片沃土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关推荐

氟硅化工产业园:基础扎实 奔向高端

​氟硅化工产业技术壁垒高,兼具资源与创新双轮驱动特性,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支柱,也是中国实现化工高端化的重要赛道。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召开年轻职工座谈会

4月15日,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组织召开年轻干部职工座谈会,深入了解年轻同志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倾听年轻同志的心声。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启动

近日,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正在开展。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安宁产业园区推进闲置土地处置

4月17日,为加快消纳园区闲置土地存量,云南安宁产业园区召开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专题会。安宁市自然资源局、安宁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各产业链兵团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上海公布第二批通过认定化工园区名单

4月1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名单。至此,上海已认定了3家化工园区。本次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为上海化学工业区、碳谷绿湾(原金山第二工业区)西片区。其中,上海化学工业....

2025-04-18     中化新网

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桥头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和承载地,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化工园区既是行...

2025-04-1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