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解决方案问世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无创演进脑机接口新成果

中化新网讯 更高精度、更低能耗、能处理更复杂任务的脑机接口系统出现了!2月17日,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和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强强联手,开发了一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新型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这项研究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电子》。

脑机接口能实现大脑与机器直接信息交流,促进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被认为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核心技术。如何通过脑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互学习”,进而促进脑机智能的协同演进,是突破脑机性能瓶颈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脑机交互过程中大脑与机器的动态耦合机制尚未厘清,导致脑机之间的长时程互适应能力较弱,工作性能随时间下降严重。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脑电信号中的非平稳特性不仅来源于传统观点认为的背景脑电变异,而且与闭环脑机交互引导下的任务脑电演变密切相关。基于这一发现,团队首次提出了“双环路脑机协同演进框架”,并通过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构建了全新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双环路框架下,“机学习”环路中的忆阻器解码器通过适应脑电信号波动完成解码参数更新,“脑学习”环路中的任务相关脑电特征在“决策—反馈”循环的引导下不断正向演化。相关算法基于128kb规模的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实现了硬件化部署,将脑电信号的多步计算过程优化为单步计算。相比于传统纯数字硬件方案,忆阻器新方案的归一化解码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百倍)以上,能耗降低了3个数量级(千分之一)以下,高效支撑了四自由度脑控无人机任务目标的成功实现。在连续6小时的长时程脑机交互实验中,大脑和解码器的贡献比例呈现动态变化,呈现出脑机协同演进的过程:初期以解码器自适应更新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大脑贡献逐步增加,最终脑机接口性能不仅没有下降,其准确率还提升了约20%。

“这项研究首次提出了脑机协同演进的概念,并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完成了技术验证,通过长时程大脑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之间的信息交互初步实现了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互适应、互学习,为研发未来实用型脑机接口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也为脑机融合智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许敏鹏教授表示,“我们这款系统未来计划拓展到更多便携式或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中,服务于消费级、医疗级等各类智能人机交互实用场景。”

相关推荐

“三大需求”引领石化业AI应用

  10月23日,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工业AI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与会嘉宾从人工智能(AI)在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工领域应用的技术、政策、实战案例出发,讨论如何推动工业AI走向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北部湾海域最大海洋油气平台完工

  10月24日,装载涠洲11-4CEPD平台的“海洋石油228”驳船缓缓驶离海油工程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码头,标志着该平台陆地工程全部完工,进入海上安装阶段。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LoRA-Chem大模型问世

  近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武汉大学联合提出LoRA-Chem,首次实现单基础模型通解多类有机反应预测,在保持大模型通用能力的同时,在专业任务表现上比肩甚至超越专有模型。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将开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石化化工行业的融合应用,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将于11月3—5日在大连举办“2025年石化...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AI赋能工业仿真研究报告发布

  10月1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和全国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在全国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2025年度全体会议上发布《科研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工业仿真研究报告(20...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首个煤炭化工地勘大模型发布

  近日,国内首个聚焦煤炭化工地质勘探领域的行业大模型——“探脉”大模型在西安发布。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