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金晖 青山霁色妍——记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领跑者金晖兆隆

  4月20日,中国化工报社“2021可降解材料发展调研中国行”调研组走进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报社产业金融与投资管理中心运营总监张菊花、中国化工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闫俊荣、中国化工报社化工新材料产业智库项目经理夏婉毓一行与金晖兆隆总经理樊武元、董事长助理闫叶晓、营销副总史慧涛、行政副总郝钦霜及孝义梧桐煤化工园区主任张树峰就行业发展、企业现状及未来规划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全景3.jpg

  转型升级 聚焦环保材料产业

  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金晖集团,成立于2012年。“传统的煤焦化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寻求转型。而转型方向需要很好的利用自身优势,要和煤焦化产业有相关联。环保材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说不好哪年才会有大的市场机会,但是向可降解材料这个方向发展是没有错误的。”这是我们董事长当年给我们定下的发展转型基调,现在看来,确实是目光如炬,颇有远见。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武元向我们介绍道。

樊武元.jpg

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武元

  但是,转型之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最开始我们做的是PBS,但是当时经过调研发现PBS没有市场,所以我们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转做PBAT。当时国内PBAT还没有市场,仅有国外局部欧洲国家有少部分市场,国外也只有巴斯夫有一条年产6万吨的生产线,基本上也是开开停停。而我们当时的催化体系和设备都不太行,只能改设备,自行研发催化剂。经过13、14两年试车,15年装置平稳开车,但因为没有市场,装置也是开开停停。”当时的困境,现在说出来,显得云淡风轻。但无论是原有装置改产,自主研发催化剂,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在当时对于樊总的团队来说,全都是巨大的压力。“不过还好我们有集团的支持,不然也是坚持不下去的嘛。”樊总笑道。

  坚持初心 守得云开见月明

  由于可降解塑料的价格没有优势,在推出初期市场接受度有限。但是路走对了,努力终将获得回报。随着国家限塑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以及社会对降解材料的认识深化,降解材料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特别是在2020 年 1 月,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在 2025年,完善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对不可降解塑料逐渐禁止、限制使用。随政策推广落地,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产品替代进程进一步加速,随之而来的就是业内企业快速成长。

微信图片_20210514161626.jpg

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史慧涛

  目前,金晖兆隆现有年产20000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PBAT,10000吨生物降解塑料改性料。另2套年产6万吨PBAT生产线现已开工,预计到2022年3月底,第一套6万吨生产线开出,3月后第二套6万吨生产线开出。

  需求潜力大 谋划产业链布局

  据史慧涛介绍,PBAT最终应用方向是膜袋,这次限塑政策中诸多产品里有一项是购物袋。目前,电商中较为出名的阿里系和腾讯系及华润、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和711等小型连锁便利店从今年初都开始了采购。仅是购物袋,在目前未完全禁塑的情况下,需求量在50万吨左右,远高于目前国内PBAT产能29万吨。随着可降解购物袋应用由商超电商的头部品牌扩展到二线品牌,由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由购物袋扩展到快递袋。快递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可以说PBAT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PBAT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和BDO、己二酸和PTA。 PTA目前全国产能有5000多万吨,价格也比较便宜。而BDO目前全国有效产能大概是215万吨,平常开工率大概在70%左右,还达不到满产能,去年的开工率在50%左右。往年BDO价格最高在12000左右,最低7500左右,今年价格最高31000,所以BDO对PBAT影响最大。

左:中国化工报社产业金融与投资管理中心运营总监张菊花;

中:金晖兆隆总经理樊武元;

右:孝义梧桐煤化工园区主任张树峰

  “公司希望布局BDO,但BDO投资大,周期长,并且有着原料的限制。目前生产乙炔的方式有电石法、天然气法和焦炉气法。电石法需要考虑电石渣的去处,天然气法生产成本太高,焦炉气法目前技术还不成熟,但可以考虑做,也和集团煤焦化结合起来。甲醇可以煤制,也可以焦炉气制,算是焦化产业副产品的延伸。可以说可降解材料是煤化工产业链最终的延伸,我们目前也是想先做PBAT,然后回过头来做BDO,和煤焦化连接起来,实现一体化,规模化,这也是我们必走的路。”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樊武元已有明确的蓝图。

  此外,樊武元认为,PBAT用于一次性用品生物降解上,只是使用了其生物降解的性能,并没有把全部性能完全发挥出来。再有一次性用品是快消品,价格上并不占有优势。所以企业针对PBAT韧性和弹性好,对其进行发泡、纺丝,做了一定的研发。后续希望针对其性能,开发一些高端的产品,将PBAT应用达到最大规模化,向各方面发展。

闫叶晓.jpg

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闫叶晓

  PBAT代替PE是大势所趋,主要看上游产能释放的速度和对成本的控制决定下游应用的场景。在布局的过程中企业也会不断地进行科研,对下游产品应用研发。在降解行业赛道上会不会出现其他成本低、产量高、下游市场广的产品不得而知,但公司会一直不停的探索,寻找发现更好的产品。

郝钦霜.jpg

金晖兆隆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郝钦霜



《中国化工报社》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010-82032055)

相关推荐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改能源〔2025〕1144号,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

2025-09-16     中国化工报

珠海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驶入快车道

2025年上半年,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超百亿元。

2025-09-16     中国化工报

成渝高速氢走廊建设按下“加速键”

9月8日,成渝高速氢走廊暨氢能产业“四企”(国企、央企、民企、外企)联动推进大会在重庆举行。会议发布了成渝高速氢走廊全产业链推进情况和40项市属国企氢产业合作机会清单,成立了“四企”联动氢能产业联盟。

2025-09-16     中国化工报

市场监管总局: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标准化工作成果丰

9月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我国发布相关国家标准4000余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

2025-09-16     中国化工报

生物基材料领域新国标发布

近日,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0)提出并归口,鹏力塑造、北京工商大学等6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6256-2025《生物基材料与制品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标识要.....

2025-09-16     中国化工报

上海锂电池出口额持续攀升

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国际市场旺盛需求带动上海锂电池出口额持续攀升。

2025-09-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