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从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传来消息,随着公司电池级碳酸酯项目正式投产,锂想时代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生产电池级碳酸甲乙酯和电池级碳酸二乙酯的企业。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2万吨/年产能已全线贯通,每年可产出16000吨碳酸甲乙酯与4000吨碳酸二乙酯,并联产7000吨甲醇。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预计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其产品市场覆盖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前景广阔。
据了解,作为2021年落地毕节黔西的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酯交换法生产工艺,产品纯度可从99.99%提升至99.999%。据该公司生产副总申曌介绍,其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电车电解液溶剂,能显著提升电池的低温性能与循环寿命;同时,与传统工艺相比,其采用的差压热耦合精馏技术节能率达55%,蒸汽与冷却水消耗大幅降低,配合酯交换法生产工艺,实现了反应条件温和、装置投资少、污染小的清洁生产目标。
目前,公司已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完整研发生产链,获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通过宁德时代二级供应商认证。申曌表示:"依托当地煤炭资源转化的原料优势,我们正构建从催化剂开发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在贵州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的背景下,本项目投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标志着锂想时代在高性能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该项目是黔西市“一主一特一辅”产业格局中新材料板块的关键布局,填补了西南地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空白,可进一步推动当地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
10月21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专家对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有限公司完成的“煤液化制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进行视频成果评价。
10月23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在郑州高新区开幕。大会聚焦“协同发展合作共享”主题,分享前沿新技术、探讨行业发展新路径,助力河南省打造中部地区半导体产业高地。
10月25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40周年会员大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仙桃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要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橡胶资源高质循环利用,协同共建可持续未来。
10月28日,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及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在上海松江区开工。该项目拟投资18.5亿元,占地128亩,预计2027年11月投产,2032年达产。
10月28日,超威集团旗下湖南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投产。该项目由湘潭大学化学学院王先友教授团队全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超威集团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