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渤海钻探公司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安阳
10月11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50118钻井队员工正在施工现场检修设备。红工衣三五成团,分不清你我他,却有一个全国冠军藏匿其中。他是谁?小圆脸,板寸头,众人一指,冠军小伙安阳抬起头来,嘿嘿一乐。
从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到站上全国冠军的领奖台,一个普通务工男孩如何层层蜕变破茧成蝶?安阳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精彩回答。
回望过去,安阳直说“把我扔人群里立马就找不到了。”他曾在石油管道部门干过几年电焊,是芸芸焊工中最不起眼的那个他。由于原始学历低,工作中处处受限,再加上离家远休息少,“换工作”的念头经久不散。2017年,他通过社会化招聘的身份辗转来到渤海钻探公司,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到队第一天,队长王红岩就亲自带着我和几个新同事在现场走了一圈,还给每个人指定了一名老师,‘盯’着我们适应、成长。”回忆起报到那天,安阳记忆犹新,“这之前哪有师傅带,不都是自己摸索么!渤钻真不一样,‘导师带徒’是新员工标配,不分工种,不看学历!”
喜欢钻研的安阳,非常享受能随时提问的大环境。“有啥不懂直接问我师傅,还可以问队长问技术员,‘私教’的感觉我可太喜欢了。”钻杆怎么排列、振动筛怎么操作、泥浆密度怎么测量,安阳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师傅身后见什么学什么,掌握了外钳工、井架工等多个工种的操作技能,“小伙不错,一学就会。”师傅点点头。
“良才善用,能者居之。” 半年后安阳出徒,被破格提拔为副司钻。渤海钻探灵活的选人用人模式,打破了“按用工性质分配岗位”的铁律,很多关键岗位向“想成事、能成事、善成事”的人靠拢,更多的橄榄枝递出来,成为务工人员在钻探一线经年打拼的动力。
从小学徒到钻工,再到副司钻、司钻,安阳像打了鸡血一样,爆发出巨大潜能。他边工边读拿下石油大专文凭,一次不落地参加渤钻两级技术技能培训,从‘不懂不会’变身‘高精尖专’,在职业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他用六年时间突破了务工人员的“打工”天花板,成功从司钻继续向上,先后成为了钻井队带班队长、队长,带领50多个兄弟承担施工重任,在第一钻井公司石油钻井工竞赛中屡屡获奖,成为务工人员的优秀代表。
安阳坦言,“所有的成绩离不开身边人的鼓励和引导,更离不开公司科学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政策。”
深入推进人才强企工程,针对人才价值提升、渤海钻探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利好政策,狠抓班组长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加平等、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务工员工打开了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一大批高级技师应运而生,“石油名匠”逐一显现,成为推动基层管理提升的“加速器”。
“公司逐步建立了社会化用工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待遇体系,鼓励大家通过参加多门类的培训和各级别的技能竞赛为自己‘镀金’,持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石油铁军’。此外还有机会转换用工身份,达到一定要求后可以落户天津。”人事部门负责人现场慰问备赛集训选手时说。
安阳真切感觉到,个人职业发展通道与公司人才培养方向是一致的。他暗下决心,践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行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成长得再快、更快些。每次班后会上,他都习惯复盘当天的经验,总结出更快、更安全、更符合现场实际的操作方法,并通过一次次改进,不断刷新单井施工纪录。
积极的心态、勤奋的姿态、高昂的状态,加上培养的常态,让安阳一步一步成为中国石油响当当的技术能手,成为被队长强推的“种子”选手:天津市第三届海河工匠杯石油钻井工技能大赛银牌、中国石油首届技术技能大赛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当无数聚光灯打向领奖台上的他,安阳想起全力备战的日日夜夜,队长秦磊的话飘荡在耳边,“不轻言放弃,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试一试、拼一拼!”安阳很庆幸自己成为了渤海钻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人人都有机会向上攀登,感恩遇见!” (通讯员张雯琼 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11月15日上午9时许,位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恒逸钦州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随着监理、施工、生产、管理单位四方签署中间交接证书,广西恒逸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
在山东裕龙石化顺丁橡胶工程项目部就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像尖毛草一样前期拼命扎根积蓄力量,后期蓬勃生长。2017年,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决然地来到中化二建工作,投身于施工一线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六年里,他...
重庆是一座山城,绝非浪得虚名。在这里,眼看相距不到百米的两地,有可能需要你爬梯下坡大半个钟头,“9D魔幻城市”之名由此而生。而重庆的化工产业,也在这些此起彼伏的梯坎中拔地而起,向上生长。富气、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