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第十三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在辽宁省盘锦市举办。此次大会落地盘锦对于这个东北油气产能核心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有何重要意义?近年来,盘锦在石化绿色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盘锦以“减油增化”“智改数转”为突破点,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华锦阿美千亿级项目落地等实践中,又为全国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哪些“盘锦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盘锦市委副书记、市长邢鹏。
*本文刊登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第7期*
《中国石油和化工》:亚洲炼油与化工科技大会首次落地盘锦,这对盘锦打造“全国重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目标有何战略意义?盘锦如何借力此次大会推动本地石化产业融入全球创新链?
邢鹏: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在炼油化工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全球影响力。大会首次落地盘锦,对我们打造“全国重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意义:
首先,大会是对盘锦石化产业发展能级的“全面检验”,将形成“示范效应”。作为行业权威平台,大会落地盘锦,将全方位呈现盘锦石化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的实践成果,有力鼓舞盘锦争做“原料保障+技术转化+产业链协同”行业示范标杆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大会能助推盘锦石化产业发展路径的“全面厘清”,将形成“牵动效应”。大会上,石化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将深度解析行业结构短板、技术变革方向,帮助盘锦找到比较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同时,倒逼域内企业坚定走“绿色炼化+精细化工”转型路径,牵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升级。
最后,大会可促进盘锦石化产业创新资源的“全面集聚”形成“磁场效应”。大会搭建的平台,链接的资源,能够让更多的国内外化工企业走进盘锦、了解盘锦,助力各方找到契合点,打造“人才—技术—资本”与“技术研发—中试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资源聚合生态,实现合作共赢。
另外,作为大会东道主,盘锦将按照“产业展示窗口、合作对接平台、成果转化沃土”三重定位,做好会前摸底、会中对接、会后跟踪,帮助域内企业捕捉创新要素,寻求合作机会,推进技术合作、项目投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本地石化产业融入全球创新链。
图为盘锦市委副书记、市长邢鹏(左)与本刊总编辑陈葳在采访结束后合影
《中国石油和化工》:盘锦近年推动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减油增特 ”,目前在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精细化学品、新材料)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有哪些?
邢鹏:近年来,我们围绕乙烯、丙烯、碳四、芳烃四大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深耕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在高附加值化工产品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精细化学品方面,积极培育催化剂新品类,在橡塑助剂、特种溶剂、特种涂料等方面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烯烃工业高品质催化剂走出国门,重质环保橡胶增塑剂实现国产替代,常温低压合成水性表面助剂生产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在化工新材料方面,持续延伸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品从“燃料”到“材料”的战略性转型。4微米厚锂电池标准铜箔创造世界纪录,聚醚醚酮(PEEK)产品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等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业,卤化丁基橡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市场,环烯烃聚合物(COC)国产化成套技术成功产业化,全球最大的生物基丁二酸项目加快推进。
《中国石油和化工》:华锦阿美项目被视为盘锦石化升级的标杆,该项目在技术低碳化、产业链协同方面的创新点是什么?预计为本地产业集群带来哪些拉动效应?
邢鹏:在绿色低碳方面:一是关键装置能耗低,项目建设32套工艺装置,其中14套装置达到世界级规模,8套装置全国第一,最大限度整合集成工艺装置,减少散热和压力损失,最大程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其中吨乙烯综合能耗533.5千克标油、优于原行业第一的指标,炼油及芳烃联合装置能耗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二是项目环保投入高,环保投资概算占工程总投资的7.2%,投入比例为国内同类项目中最高;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项目采用化工型炼油路线,体现“灵活炼厂”设计理念,成品油产出仅占原油加工总量约30%,做到“少油、多烯、宜芳”,实现“减油增化”;项目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和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需求,可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锂电池隔膜、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及高附加值聚醚多元醇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实现“减油增特”,为下游产业链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在产业集群拉动方面,项目所在的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连续6年跻身中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较为健全,产学研创新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提升了园区承载力。项目隔路相望,我们建设了3.57平方公里的配套产业园,正围绕下游产品链全面开展招商,力求达到“隔墙供应、物料平衡、全域平衡、吃干榨净、无缝衔接”的效果。今年1—5月全市累计签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项目34个,其中精细化工产业项目26个,总签约额达109.85亿元,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显现。
《中国石油和化工》: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盘锦在绿色石化发展方面有哪些可推广的经验?
邢鹏:“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盘锦成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2022年再次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作为盘锦核心支柱产业,石化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成效直接影响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无废城市”建设,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树牢生态优先导向。把能耗要求、环境容量作为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的硬条件、硬约束,引导能耗和环境指标要素向低能耗、高工业增加值的优质石化项目倾斜,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资源化利用,引入吃“废”吐“金”项目,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推进物料整合平衡。聚焦我市石化六大板块、17条细分产业链,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条,推动全域石化资源整合和物料平衡,实现工业废物源头减量,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三是加快绿色园区建设。补齐资源回收利用、危险废弃物处置短板,在辽滨经开区建设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项目落地提供环境保障。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省级绿色园区2个,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四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创建绿色工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23家。致力于打造“无废矿区”,辽河油田采用绿色修井技术,单井作业油泥产生量下降90%以上,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五是强化生态环境管控。加强环保监测网络建设,发挥智慧监管平台作用,辽滨经开区累计建设水、气、土壤、噪声在线监测点位90个,建成东北地区首家5G智慧化工园区,园区环境监测预警处置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石油和化工》: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纳入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正争创“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该平台将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邢鹏: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锚定“立足盘锦、面向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目标,已孵化产业化项目12个,带动投资33亿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创新机制强保障。采用“管委会+公司”模式,管委会统筹建设,专业公司运营服务;创新制定16项管理制度,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完成完成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推行整体环评备案制,建成智慧监管平台,动态管控安全环保风险;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实现自我造血,保障可持续发展。
二是深化合作引技术。坚持把中试阶段作为“中试产业”来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瞄准盘锦石化头部企业产业链的关键、薄弱和缺失环节,定向招引中试技术源,成功引入环烯烃共聚物制备、天然脂肪醇合成等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
三是公共平台降成本。建成千吨级氧化酯化、加氢等公共中试线,在建生物质催化精炼等2条新线,形成设施共享、设备循环利用模式,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实现项目“拎包入驻”。
四是专业服务提效能。组建专家团队,聚焦中试全生命周期6个节点、5个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提供先进性评价、工艺设计等24项服务,创新构建“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双验证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迈出实验室的“第一公里”和走进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产业拉动促升级。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方向,突破“卡脖子”技术,已孵化企业9家,含6家高新企业、1家瞪羚企业;现有16个中试项目,预计3~5年带动投资80亿~100亿元,助力盘锦石化集群建设。
近日,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新任职负责人集体谈话会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社会工作...
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项目库,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
7月17日,在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院士和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主席陈国华院士代表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亚太化工联盟、中国化工学会,联合发出...
7月1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一派蓬勃气象。机器人起舞、大模型高效推演、智能监测系统精准预警,琳琅满目的智能化产品竞相登场;生物基材料、绿色肥料、环保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