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市场出现“反内卷”预期以来,纯碱价格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波动。
供应端持续主导纯碱市场格局变化。当前市场偏弱的表现主要源于供需错配,并带动价格重心呈趋势性下行。上半年出现的两轮较为明显的价格反弹,也与市场对供应端阶段性集中检修的预期有关。若希望借助“反内卷”推动价格回升,无论从能源能耗还是工艺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最终仍需通过缓解供应端的核心矛盾来实现。
从产量看,纯碱产量在8月下旬创出了历史新高。主要原因在于当前行业产能处在历史高位,且在市场预期推升下,碱厂订单明显改善,企业开工意愿得以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在8月末进行了新装置并网改造,在改造期间产量水平有所下滑,但随着后续新产能投放步伐的推进,供应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传统夏季集中检修期实际执行检修的企业寥寥,仅有个别企业在后续阶段安排检修,短期内供应仍有可能再创新高。
需求端方面,浮法玻璃对纯碱需求总体偏稳,但成品利润水平偏弱影响了下游的增量采购意向。近期随着产业链价格企稳,投机情绪回升也带动光伏玻璃日熔量有所提高。这一驱动主要来自于短期的市场心态,实际需求仍有明显减量。综合来看,需求端缺乏足以覆盖供应错配的潜力。
库存方面,据隆众资讯数据,7月初厂库库存180.95万吨,9月第一周则是182.21万吨。受7月行情大幅波动影响,碱厂订单来源及后续库存流向产生了较大变化。前期期货价格快速拉升导致期现商迅速买入现货,并在期货市场卖出套利,中游持货量迅速增加。
由于终端需求和下游成品利润未有明显改善,终端企业维持刚需采购策略。当前,期现商货源存在部分优势,碱厂则在待发期现订单支撑下进行稳价。随着供应端持续高位及期现待发订单的减少,部分上游厂家已开始调降价格促进签单。长期来看,若供应端给予持续压力,市场价格仍将承压。
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罐沥青确认全项指标合格,广东石化单月沥青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创该公司沥青生产最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长67%,比9月提升50%。
今年在硫黄市场上,业内期待的“金九银十”行情演绎成了“银九金十”,9月市场升温,10月逆势大涨。截至10月30日,国内硫黄主流成交价已涨至3100元以上(吨价,下同),创近年新高;港口成交价更是连...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陆续公布2025年三季报。受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影响,“三桶油”效益都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达2582.4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32.26亿元...
据湖南省商务厅监测,本周湖南化肥销售均价2542.48元/吨,下跌0.7%,同比下跌6.6%。分品种看,氮肥销售均价2114.2元/吨,下跌0.2%,同比下跌16.4%;三元复合肥销售均价2970.7...
10月26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正式投料,于10月27日凌晨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将推动形成西南地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石化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