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24日,在宁波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宣布,双方就碳足迹核算方法的核心要求保持一致,达成方法学框架性互认,率先建立国内外企业产品碳足迹数据互信机制,从而为国家推动产品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提供了企业案例,为全球化工行业碳足迹标准化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据了解,为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围绕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展开深入交流,共同委托全球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TÜV莱茵对双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一致性审阅。经多重评估,TÜV莱茵确认双方方法学均符合国际标准ISO14067:2018及中国国家标准GB/T24067—2024,且在核心要素上保持一致,并出具正式一致性声明。中国石化与巴斯夫由此达成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互认共识,从而显著提升跨区域、跨价值链的碳足迹数据可比性与透明度,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促进产业链协同降碳。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是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尺和推动减碳的基础和起点,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对企业来说,计算产品的碳足迹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第一步,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采取有效减排措施保护环境,更是改善产品的环保属性、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我国自2021年起逐步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2024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到2030年,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等。2024年8月,由生态环境部提出并指导制定的《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正式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数据国际交流互认打下基础。
中国石化2015年在国内率先启动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初步形成石化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2023年在国内首次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自动化核算;2024年编制印发《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6项重点任务及14项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五五”时期岳阳市现代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0月26日,岳阳市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湖南岳阳举行。业内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们为岳阳石化...
10月24日下午,可持续交通燃料论坛在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是该议题首次作为专题论坛亮相国际石化大会,吸引了政策推动方、国际组织、能源巨头、技术企业及研究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航空、航运等领域...
10月24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聚焦石化行业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路径,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供应链安全、产能优化等核心议题,邀请行业权威...
10月23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塑料循环经济会议在宁波香格里拉酒店召开,聚焦塑料循环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技术路径选择及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与会专家指出,塑料循环经济已从理念倡导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