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啃硬骨头,勇打攻坚战。”提起海湾精化化工一厂扬帆QC小组,熟悉他们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是一支“敢战斗”的团队。
这支平均年龄37岁的青年团队,既有专业功底深厚的技术人员,也有实操经验丰富的师傅。2019年小组成立后便立足生产需求,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使双乙烯酮产品产量、成本、消耗等数据不断取得新突破,多次荣获“石化行业优秀成果”“集团QC发布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2024年,扬帆QC小组全体员工继续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潜心钻研8个月后,成功将三期提浓装置提浓酸含量提高3.57%,解决生产难题,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醋酸是双乙烯酮生产的主要原料,醋酸单耗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但如何精准控制提浓酸含量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2024年2月,扬帆QC小组带着问题,开启攻关之路。现阶段稀酸提浓工艺已应用多年,想要对成熟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并非易事。扬帆QC小组决定突破惯性思维,从基础做起,查找300多组历史数据,收集提浓装置现阶段所有运行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细致分层对比和研判,最终确定课题的症结问题。
虽然找到问题的症结,但影响症结问题的主要原因却依然隐藏在重重迷雾中。小组积极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各自专业所长,集思广益,对症结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经过多轮讨论与筛选,层层抽丝剥茧,成功找出8条末端因素。
“再生塔蒸汽阀开度35%,塔釜液相温度117.2℃……”生产现场,工艺员马超正在记录相关数据。为精准定位问题源头,小组成员整日“泡”在现场,反复开展实验与测试。历经数十次的尝试,最终精准定位两条主要原因。在企业技术部的指导下,他们对症下药,运用PDPC法建立换热器清洗规程,确定最终优化方案。
这套精心打造的 “组合拳”效果立竿见影。经过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优化方案按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改造完成后,三期提浓装置的提浓酸含量升至97.01%,远超96%的目标值,优化措施成效显著,成功攻克难题。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步生产流程,都发挥出最大价值。”小组组长、化工一厂负责人说。未来,他们将继续扬起创新与奋进的风帆,不断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突破重重障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日,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收到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造价分会授权的软件成本度量及造价评估服务机构证书,成为中国石化上游首家具备国家级软件成本评估资质的单位。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国产大飞机子午线轮胎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
4月16日,从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技术攻关一线联合二车间传来消息,通过对标学习、精准实施反再—机组—蒸汽系统操作优化,一季度该厂四机组发电410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30%,实现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