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山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建军主持会议。记者将与能化有关的内容予摘要如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山西省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潘海燕在发布中指出:“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信系统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在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了“稳、实、强、融、绿”的显著成效。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至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年均增长8.1%,高于煤炭工业2.5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壁江山”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至202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8.7%,到2024年占制造业比重提升至44%。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同样焕发出新的活力。焦化行业在全国率先关停4.3米焦炉,全省机焦炉全部升级至5.5米及以上。
产业基础持续夯实。2022年起,山西以产业链和专业镇为平台抓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方面,重点打造了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2024年省级重点产业链营收突破7000亿元。专业镇方面,构建了3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加122个市级专业镇的梯次培育体系,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近180万人。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一方面,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53户,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3家。另一方面,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全省有效期内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4946户,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3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2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户。
数实融合纵深推进。截至7月底,山西累计建成5G基站11.5万个,每万人拥有33个,居中部六省首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斐然,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2EFlops,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8。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是新型工业化的底色,山西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全面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提前完成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指标任务。截至2024年底,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2%,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另一方面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累计创建13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6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为“十五五”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山西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取得了三方面的的成就。潘海燕介绍,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培育体系。持续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促进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加强金融支持、推动专利产业化等一系列措施,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衔接的培育机制。同时,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比如,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十四五”以来,已有超2500家企业享受该项政策。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常态化开展 “一起益企”“晋善晋美” 四季交流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等活动。去年,山西省成功获批设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全省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20万户,较2020年增长50%;2024年,规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75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收总量的54.2%,切实发挥了稳增长基础性作用。 三是深化专业服务,赋能转型升级。山西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省级技改资金专项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建设智能产线。指导太原、长治、晋中三市扎实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累计支持1600余户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形成了协同转型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十四五”时期是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的五年。“十五五”期间,山西将继续聚焦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等,加快构建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的长效机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

山西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勇,介绍了“山西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开展的工作”。他指出,“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始终将两化融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与具体实践,以融合推动发展、以融合促进创新,呈现出“信息通信基础更坚实、数字转型成效更优异、智能制造赋能更强劲”的特点:一是实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增量提质工程。5G基站建设任务已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并对高铁、高速公路沿线的通信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有效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提升了运行效率。当前山西拥有51.4万架的总规模,拥有了强大的集群化算力资源,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了坚实可靠的信息“大动脉”。二是扎实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十三五”末前进2位,目前位居全国第16位。三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18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76家,卓越级智能工厂5家。为145户链上企业、276户专业镇企业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升级的能力稳步提升。
“山西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四方面的成绩 。” 山西省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鑫表示, 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以对标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先进产能占比为重点,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先进产能占比逐年提高,产品结构也正向中高端拓展。焦化行业推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焦化副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推进技术突破转化、完善产业配套、深化场景应用为重点,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比如,电子信息行业推进碳化硅衬底、半导体大硅片、MLED显示、新型储能材料等优势产品迭代创新。 三是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出台《山西省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以先进设备升级、数智深度赋能、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提升为重点,推动企业设备更新。2024年全省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8%,快于工业投资(7.7%)3.1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企业设备的整体水平。 四是发挥投资带动效应。“十四五”以来,省级技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累计为2686个项目提供86.8亿元支持,重点扶持具有引领性、标杆性的项目,撬动项目总投资达758亿元。2021年至2024年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1%,有力推动了各类项目落地建设实施。

“十四五”期间,山西产业链呈现“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加速”的态势,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山西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阿浪介绍,一是规模体量持续扩大。从2022年仅有的10条产业链总营收3885亿元,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到2024年已跃升至16条产业链总营收高达7099亿元。链主企业的数量也从最初的20家迅速增加至41家,链上企业的数量也从441家大幅增至774家。产业链的发展能级在持续提升,整体规模和体量呈现出稳步扩大的良好态势。 二是产业生态逐步优化。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例如,光伏产业链先后引入中来、晶科、一道等头部企业,“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辅材—设备”主链条基本构建完成,带动祥邦光伏胶膜等配套产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显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三是培育机制持续创新。探索形成“政府制定政策、园区负责服务、链主引进企业”的“政府+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强化“链主+链核+专精特新”协同培育,推动链主企业将中小企业纳入采购体系。

“十四五”期间,山西在工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方面采取了三方面举措,收获颇丰。山西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晓蕾指出: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山西聚焦钢铁、焦化、水泥等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推动这些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例子,晋南钢铁集团聚焦生产前端,推动钢化联产协同降碳,吨钢碳排放减少约6%。太钢集团聚焦排放末端,实施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每年可回收利用上万吨二氧化碳,探索了工业减排的新路径。 二是加快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山西正在构建省级绿色制造培育体系,目前已成功培育71家省级绿色工厂、3个绿色园区和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了国家与省级梯度互补、覆盖更广的绿色制造格局,带动了全省整体绿色制造水平的提升。 三是全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山西省正在推动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比如,在规模化利用方面,推动中能建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金宇科林煤矸石高岭土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在高值化利用方面,开发了石油裂化催化剂、陶瓷纤维等新产品,提升了资源价值。再生资源规范化管理方面,培育了25户废钢、废轮胎等规范条件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195万吨。同时,积极培育迪诺思、山安龙津等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废旧风电光伏设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打造传统与新兴固废并重的多元化资源利用体系。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法治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
11月8日,2025国际进口贸易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来自国际组织、中国政府、学界和业界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论坛开幕式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侯丽敏主持。华东理工大学...
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生产保持较高水平,原油、天然气生产稳步增长,电力生产增速明显提高。原煤生产保持较高水平。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
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9%,环比上月增长0.17%。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