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问诊”气田 技术赋能减碳——普光气田硫黄回收尾气碳捕集耦合阻水采气技术攻关纪实

  5月1日的川东北,太阳刚爬上山顶就释放出灼人热力。上午8时,普光气田净化厂联合装置旁的试验平台已被晒得发烫,空气呼吸器的肩带在科研人员的工装上压出深色勒痕。南化公司研究院气体净化所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叶宁站在装置前,手中的图纸被汗水洇出褶皱,这位50多岁的主任正带着团队进行第12次流程推演。

  当前,这场以普光气田硫黄回收尾气碳捕集耦合阻水采气技术研究的实验进入白热化攻坚阶段。

  “我们不能照搬常规碳捕集技术。”叶宁的声音混着远处装置的轰鸣声,“普光气田尾气湿度比设计值高15%,传统溶剂在这种工况下容易发泡,就像人感冒会鼻塞,设备‘生病’了,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他的话点出了此次攻关的核心难点——高湿度环境下的碳捕集效率提升。

  团队的孙云昊博士蹲在地上,用粉笔在铁板上画着流程图:“我们的复合胺溶剂配方需要增加抗发泡基团,就像给溶剂穿上‘防湿盔甲’。”他的提议,让团队坚定了定制化研发的方向。当天下午,他们就背着30千克重的采样设备,沿着120级钢梯爬上40米高的吸收塔,采集第一手尾气数据。

  试验推进到关键阶段,碳捕集再生能耗始终在3.0吉焦/吨二氧化碳徘徊,比预期目标高0.3吉焦。5月2日深夜,临时搭建的集装箱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新员工梁慧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曲线,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湿度修正系数可能被低估了。”孙云昊突然指着数据分析图说,“川东北的湿气就像给系统灌了额外负荷,我们需要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说干就干,团队成员立即分工,重新核对历史运行数据,修正计算公式,调试模拟软件,做好再次现场采样准备。凌晨1时,他们带着新参数走向试验装置。

  “调整溶剂循环量至120立方米/小时,升温速率控制在2℃/分钟。”叶宁站在操作台前沉着地下达指令。梁慧慧紧盯着在线分析仪,每30秒记录一次数据。4时15分,她突然抬头:“再生能耗2.7吉焦/吨二氧化碳!”顿时,实验室里响起压抑的欢呼声。再生能耗数值低于行业传统碳捕集方法平均值30%,意味着在百万吨级规模装置上每年可多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以上,更标志着中国石化在高湿度气田碳捕集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目前,新配制的复合胺溶剂捕碳效率稳定在92%,普光气田减碳装置监测系统实时回传绿色数据。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南化科研团队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迈向“双碳”目标的坚实脚印。


相关推荐

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投运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建成我国首个高温浮动球阀热油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的设计温度最高为450℃,设计压力最高60MPa,具备模拟极端现场工况的能力,不仅能够精准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极端环境,更为高温高压球阀及...

2025-07-03     中化新网

鲁北集团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7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北化工建材设计院、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含硫钙废弃物协同处理新技术及硫磷钛钙锂联产生态...

2025-07-03     中化新网

微生物制造技术助力反式乌头酸绿色生产

反式乌头酸是一种食品安全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和新一代生物基增塑剂。传统生产方式中,反式乌头酸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含量低,分离纯化成本高;而...

2025-07-02     中化新网

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发布

6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发布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教授启动了发布仪式,张霖宙教授代表研发团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史权教授介绍并回顾了平台30年来基础...

2025-07-01     化工新闻纵览

中石大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30周年

6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

2025-07-01     化工新闻纵览

磁能消白:开辟黄磷尾气超洁净净化新路径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27日,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系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磷产业数智化技术装备展示展览交流会同步在湖北宜昌召开。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全宏在会上详细....

2025-07-01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