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探 实现超深井钻完井配套技术规模化应用
8月26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获悉,近日,渤海钻探公司在满深3-H11井完成8143米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施工,完钻周期78.5天,刷新塔钻8000米以深钻井周期最快纪录。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新疆塔里木等地区成功应用135口井,这项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各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针对8000米级超深井钻完井过程中频发的井涌、井漏等恶性事故,以及钻井液老化变性、低压易漏地层封固难、蠕变地层稳定性差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渤海钻探公司集中力量攻关,成功研发并规模化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这项关键技术包括一体化精细控压钻井技术、高效钻井液体系、江海智钻决策系统、耐高温水泥浆体系。
一体化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有效解决了安全密度窗口狭窄条件下,从钻进、测井到固井全过程的井筒压力精确控制难题;高效钻井液体系具备抗温240℃、密度高达2.4g/cm³的优异性能,显著提升了钻井液在高温老化后的胶体稳定性;“江海智钻决策系统”基于“多源数据-机理知识”融合理念,实现了地质数据与工程数据的深度融合,现场应用符合率稳定在84%以上;耐高温水泥浆体系及配套装置,有效解决了超深井固井难题,显著提升了固井合格率,同时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此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7件,发表论文3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经天津市科技成果鉴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成果的应用,为深层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助力我国能源勘探开发向更深地层迈进。(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梁红梅 王建龙)
渤海钻探二录井公司 创新驱动核心技术互融共进
8月25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技术部门了解到一组最新解释数据,该公司“今年通过对巴彦、冀中地区新建区域特色随钻评价模型17个,评价应用28口井,随钻解释符合率达76.32%,同比上升3.03个百分点……”标志着该公司“三随一导”核心技术从攻关突破到现场应用转化之路再获新成果,进一步加深了核心技术与地质工程一体化业务的深度互通、紧密相嵌与互融共进。
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不竭的动力。围绕勘探开发需求,该公司深耕科研领域、突破技术瓶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过持续攻关,成功构建“三随一导”核心技术即“随钻地层评价+随钻压力预监测+随钻工程智能预警+录定导一体化”技术系列,现场各项指标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中,该公司随钻地层评价技术率先引入“数据流评价”新理念。通过实时采集、随钻数据分析,为储层识别、储量评估提供精准数据,辅助勘探开发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推动传统录井从“事后评价”向“过程控制”关键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勘探开发效率。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华北、西南、吉林等市场成功应用231口井,解释符合率达79.12%。
同时,该公司自研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深度融合系统”已在华北、长庆等油气田规模化应用服务57口重点井。系统凭借100%各类井异常预警准确率,创新搭建“钻前风险预判、钻中实时预警、钻后闭环评价及数据迭代”全流程技术支撑体系,保障安全高效钻井。此外,在随钻地层压力预监测技术中融合压力成因机理与智能算法,该技术已在华北、长庆、玉门等市场成功应用53口井,异常压力发现率87.04%、监测准确率83%。
在服务模式创新层面,该公司重点推进“录定导”一体化服务项目。通过深化导向方法研究、自主研发智能导向软件、搭建高效跟踪决策平台,形成“录井、定向、导向”协同联动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先后为华北、长庆、西南等11家油气田提供一体化技术服务,累计服务井216口,水平井着陆成功率稳定保持100%,彰显了该公司在复杂油气藏开发领域的技术服务实力。 (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孙汉雄 刘建新)
2025年9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橡胶技术展览会(RubberTechChina2025)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圣奥化学携新老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展会现场。 创新产品齐亮相...
“3号选手排除故障用时最短,操作精准度满分!”随着裁判的宣布,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汇合)2025年仪表技能竞赛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在紧张激烈的实操环节中,参赛职工全神贯注调试压力...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女职工爱国爱企情怀,国庆节前夕,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四大队工会组织开展“非遗织梦·她力量”国庆节非遗手作主题活动,活动邀
“二段炉温度终于上来了,点火成功!”8月19日凌晨,潞安化工集团精细化学品公司合成氨车间操作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声。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温度曲线突破临界点,车间副主任温振民长舒一口气,摘下早已被汗...
9月15日至16日,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委托专业联合检查组对潞安化机ASME质量体系进行了U、U2的换证审核。潞安化机总经理李广民、总工程师仙运昌出席首末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