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燃料安全瓶颈待突破
中化新网讯 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性能源和化工公司Proman可持续发展主管Heinz Peter Schild近日表示,尽管都具有显著的减排潜力,船东更倾向于甲醇而非氨用作船用燃料替代品,主要原因是氨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Proman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和化肥生产商之一。
Schild指出,氨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但其高毒性及专用处理设施要求成为其在海运行业推广的主要障碍。氨燃料在浓度低至300ppm时就可能致命,需要配备额外的安全系统并对船员进行专门培训。此外,氨燃料还需要特殊的压缩、冷藏处理和其他安全措施。
来自标普全球商品大宗洞察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甲醇将成为首选的船用替代燃料,需求量约为31万桶/日;氨需求则为6万桶/日。但到2050年,这一格局将发生逆转,氨需求预计达240万桶/日,而甲醇约为90万桶/日。
价格方面,普氏全球船用燃料成本计算器的数据显示,2月新加坡100%可持续甲醇价格为1954.65美元/吨,远东地区绿色氨价格为1954.97美元/吨。同期新加坡交付的低硫燃料油平均价格为560.25美元/吨。
Schild强调,甲醇燃料可在常温下处理,仅需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小幅改造,目前全球已有120多个港口开始应用甲醇燃料。近期试验也验证了甲醇作为过渡燃料的可行性,使用20%绿色甲醇与80%传统甲醇的混合燃料,成功实现了31%的二氧化碳减排。
近年来,欧洲炼油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和成本攀升的多重压力下,行业洗牌已成定局。
近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下调了对2025年和2026年全球原油及液体燃料需求的预测。EIA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未来几个月油价可能面临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