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晓博士在向参观中国化工博物馆的同学作认真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学生周宇丹青一边脱下实验服装一边说:“这是我几年来参加课外实验课中最好的一堂课,我们不仅自己动手制作了电池,让土豆唱歌,懂得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而且参观了中国化工博物馆,使我们终身受益!”
这个场景发生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2号的中国化工博物馆。
2017年12月30日上午,一个辞旧迎新的假日,中国化工博物馆却热闹非凡。实验室里迎来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北京市二十中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北京市五十七中学、北京市育英学校、北京市师达中学等十多所学校的28名初一学生。这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开启了向往已久的电池DIY(即自己动手制作电池)实验活动。
电池DIY实验课就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土豆块作为能源发电以及自己动手制作电池。
为了开好这堂实验课,中国化工博物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提前做好了精心准备。设计了同学们关注的内容,准备了实验材料,设计了制作流程,同时还制定了安全规范,实验之前首先告知安全要求,确保同学们实验平安。
王丽老师和邵玉梅老师在辅导同学们做实验。
同学们在王丽和邵玉梅老师的辅导下,按照实验流程,同学们将锌棒和铜棒插入土豆块,连接音乐芯片,土豆块竟然播出了悦耳的音乐,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王丽老师告诉大家:土豆块插入正负导线后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仅是土豆,而且萝卜、西瓜、苹果都能发电。我们这世界能源无处不在,同学们要努力学好化学知识,掌握运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本领。
完成土豆块唱歌实验项目之后,同学们开始用材料包中的材料自己制作电池。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碳棒插入铁管,倒入黑色粉末,注入化学液体,连接正负导线,时间不长,一节电池做好了。用电压表一测,有的电池电压达到1.5伏以上,相当于商店里出售的电池电压。
王丽和邵玉梅两位老师细致地讲解了材料的性能,电池的发电原理,让同学们不仅知其能,而且知其所以能。当老师宣布:同学们制作的电池可以带回家时,更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喜出望外。
同学们通过实验课,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实验课程结束的时间到,还有许多同学久久不愿离去,回味着这段美好时光。
20多位家长通过陪同孩子一起参观了中国化工博物馆,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的了解。他们认识到,不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化工,而且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离不开化工。
家长们看到孩子脸上满意的笑容,自己也传染了愉悦。一位名叫周姓家长留言道:“非常感谢你们这次精心准备的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技之窗,孩子们受益匪浅,感谢你们!”
据中国化工博物馆负责社会教育的苑晓博士介绍:“中国化工博物馆自2017年列入北京市社会实践课堂半年以来,广受同学们欢迎。2017年已开课9次,共有260多名同学从网上相约走进实验室,拥抱自2017年列入北京市社会实践课堂半年以来化工,先后体验了暖宝宝的秘密、蜡烛燃烧探密、金属为什么有记忆、汽水是怎样形成的等发生在我们日常生产中,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化学现象,从而了解化工、热爱化工。现在网上报名十分踊跃。”
近日,由宁德时代子公司普勤时代(CBL)、印尼国有矿业公司ANTAM与印尼电池公司IBC组成联合体共同投资建设的印尼镍资源和电池产业链项目奠基。项目未来总投资额近60亿美元,规划年产电池可支持20-3...
“未来二十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6月24日,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在第七届伦敦气候行动周上作出如上判断。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同时....
6月18日,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拟投资10亿元建设3000吨/年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
近日,从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传来消息,随着公司电池级碳酸酯项目正式投产,锂想时代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生产电池级碳酸甲乙酯和电池级碳酸二乙酯的企业。
近日,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光伏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尽管目前光伏市场仍在底部徘徊...
近日,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检验中心)承担的绿氢装备与燃料电池技术实证基地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