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从地震解释的“智能读图”到测井解释的“一键建模”,再到天然气开发的“数字孪生”,面对油气勘探开发的诸多复杂挑战,江汉油田研究院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以AI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准确率,为油气发现注入强劲动能。

在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解释中,传统人工解释需逐层追踪层位、闭合断层,耗时耗力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然而,随着AI智能解释技术的引入,这一局面得到彻底改观。科研人员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AI系统自动识别地震波形中的特征,完成层位追踪、断层识别和地质体刻画等任务。这一创新不仅大幅提升解释效率,更通过高精度解释为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AI就像一位‘超级地质学家’,能快速捕捉人工难以发现的细节。”该院地球物理所主任师周从业表示。在红星地区五连片地震资料解释中,相较于传统人工解释方法,AI的应用使得层位解释效率提升100%,断层解释效率提升50%,断层解释精度提升20%,为红星地区超千亿方储量提交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说地震资料解释是AI在勘探环节的“智慧展现”,那么测井解释则是其在开发领域的“深度渗透”。油田老井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岩性复杂,传统方法依赖技术人员经验,不仅效率低,而且误差率较高。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自主研发了UP软件,基于“多矿物联合反演”技术,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定量计算地层矿物含量,自动完成岩性识别与划分,实现测井矿物解释流程智能化。操作人员只需把常规的测井数据输入系统,再结合少量关键井的实测资料建立起一个初始模型,软件就能自主学习并运行。“以前,一口2000米深的井,光是做矿物定量分析就要耗时1到2天,现在有了这个模型,同样的工作一天之内就能完成,效率直接翻倍,准确率也大幅提升。”该院地球物理所副主任师曾芙蓉说。该技术不仅在老区新探中大显身手,助力百吨高产井钟99斜井的发现,还推广到红星等多个新区的勘探中,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一把“利器”。
在天然气开发中,科研人员同样将AI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科研团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构建了智能化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体系。该技术基于已完钻井分层解释数据,优化选取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智能分层预测模型,实现新井分层预测,同时自研地质统计学算法,构建自动更新机制,让地质模型随新增数据实时迭代更新。利用海量压裂缝网模拟数据,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和精度。技术应用后极大提升了地质导向精度,提高了模型更新、压裂模拟等工作效率。水平井目的层穿行率更高,完钻井层位划分更精细,区块模型更新更高效,压裂缝网模拟更精准。目前已应用于涪陵气田70多口井的地质导向中,保障水平段优质靶窗穿行率95%以上,为天然气开发的高效、精准推进筑牢了根基。
深夜23时的河南油田,多数办公楼已陷入沉寂,唯有河南油田消保中心外闯市场项目部的窗口,还亮着一盏执拗的灯。灯光下,谭鹏伏在案前,指尖反复摩挲标书上“中天合创”四个字,像是在掂量一块待垦的荒地。笔尖在“...
近日,河南省大化电气仪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电仪工程公司)与新疆嘉国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签订6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运营管理合同。截至目前,该公司在新疆地区的运营管理项目已达6个,运...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生产烧碱23.4万吨,创历史新高;重点管控的原盐、直流电等5项消耗全部完成预算目标,同比增利3855.39万元。”10月27日,山东海化氯碱树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氯碱树脂公...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能源化工领域承担着重要使命。炼化工程行业作为“建造师”和“交付者”,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节能降碳理念全面融入项目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各环节,“四环发力”赋能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