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位于新疆昌吉的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我国最大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外输管道,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互联互通,提升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规划全长780公里,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1条干线和2条支线,全线设计压力12兆帕,年设计输气能力60亿立方米。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干线工程起自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芨芨湖首站,止于哈密市伊州区了墩压气站,并在此与西气东输四线连通,线路总长约254公里,管径914毫米,设置3座站场和8座阀室。

工程沿线穿过准噶尔盆地、哈密盆地,翻越天山东麓地震带、“百里风区”,地形地貌以荒漠、戈壁和山区为主,沿线地质构造复杂,社会依托条件差。国家管网集团从规划、建设、运行等多方面入手,致力打造绿色智能管道。通过对路由进行充分论证比选,科学选线,避让沙化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点,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降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创新采用装配式截水墙和装配式水槽两种装配式水工结构,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现场快速拼装的方式,实现水工结构的高效建造与绿色施工。沿线站场均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投产后“自发自用”,有效降低管网系统能耗,促进节能减排。围绕工程建设、线路管理、站场管理、智能调控、安全环保、应急管理6个方面推动智能管道建设,实现全数字化交付、全智能化运营、全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提升管道数字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据悉,一期工程支线已于今年3月19日率先开工,在国内首次规模化应用D610口径管道内焊机全自动焊技术,已完成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的近40%,完成管线焊接86公里,焊接一次合格率高于99.24%,预计年内完成主体线路焊接任务。一期工程全线预计2026年底建成。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6%,全国排名第一。准东煤制气生产基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煤炭预测储量3900亿吨,已探明储量2531亿吨,是我国面积最大、资源量最丰富的整装煤田,具有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的资源禀赋,已落实煤制天然气产能60亿立方米/年,与国内已投产的所有煤制天然气项目总产能相当。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10月28日消息,10月17~27日生态环境部批复了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一阶段煤制油工程)、新疆新业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10月25日、26日,由石化四建第二工程公司承担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安全优质完成了工程项目10台关键设备吊装就位。据介绍,在承担此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全体参建员工克服了施工中的多种困难,坚持科...
10月24至25日,生物质气化及下游高值利用技术交流会暨“煤科炉”生物质气化中试装置现场观摩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成功举办。
10月24日,十一化建第三工程公司承建的伊泰伊犁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迎来关键节点——低温油洗单元27200-T204脱乙烷塔顺利完成吊装。这一核心设备的精准就位,标志着项目设备安装进入冲刺阶段...
10月21日,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五省(区)在太原共同启动“晋蒙新陕宁煤化工产业链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标志着我国煤化工产业链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迈出实质性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