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磷化工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专访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新   

  磷石膏综合利用是磷化工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作为我国磷化工领域的领跑者,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环)在3月30~31日于湖北宜昌召开的全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上,分享了其突破磷化工技术发展瓶颈、实现磷资源梯级利用、蹚出“三磷”治理新路的典型经验。《中国化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五环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新,聆听他讲述公司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国内一流到走向世界前沿的发展历程。

  磷石膏利用遭遇“老大难”

  记者:作为世界性难题,磷石膏综合利用究竟难在哪里?目前国内治理情况如何?

  俞新: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会带来一定的安全和环保风险,其存在的减量化技术难、无害化处理难、资源化利用难等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是世界上磷石膏产生量和堆存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全球磷石膏累计堆存量已超过60亿吨,我国累计堆存量也达8.7亿吨,每年新增约8000万吨。去年,全国磷石膏产生量约77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50.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磷石膏集中产生、大量堆存、复杂难用,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痛点和难点。

  磷石膏综合利用事关长江生态保护,但因其无害化处理率偏低,大量磷石膏以未处理的状态在石膏库中堆存,其所含的可溶性杂质(如水溶性的磷、氟化合物等)可能污染土壤、水系,从而成为长江生态环保治理的“老大难”。

  突破磷化工技术瓶颈

  记者:中国五环如何攻克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难题?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俞新:磷石膏综合利用是制约磷化工发展的技术瓶颈。依照国家产业政策,需对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磷石膏进行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为此,中国五环联合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发出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致力于攻克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难题。

  经过该技术处理的磷石膏达到国家相关行业应用标准,可以用来生产建材、公路路基材料等产品,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也可经无害化处理后满足相关环保标准安全堆存。该技术已在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云南祥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200万吨/年水洗净化装置上成功应用,并已在湖北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中国五环还在磷石膏高效转晶剂及转晶工艺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能源大幅节约,推动磷石膏的绿色低碳治理和高值高效应用。去年10月,中国五环通过“揭榜挂帅”牵头获得磷石膏高值高效利用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课题,旨在进一步提升磷石膏污染防治创新能力,突破磷石膏高值高效利用技术和装备瓶颈,推动磷化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传承中发展,在跨越中创新。中国五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成套装备攻关,提升产品附加值,生产出品质更好的磷石膏基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磷石膏不仅可作为建材生产原料,还可广泛应用于道路材料、工业原料、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领域。

  致力长江“三磷”治理,携手沿江化工企业转型。中国五环独创的“三磷”治理整体解决方案,深度服务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磷化工企业及工业园区在废气、废液、固废等方面的环保达标,带动整个磷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答好长江大保护“试卷”

  记者:那么应该怎样答好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以及长江大保护的“试卷”呢?

  俞新:根植长江,长于长江,壮大于长江,长江大保护工作是新时代中国五环的发展机遇和责任担当。牢记“国之大者”,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美丽湖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五环在其中不遗余力。我们围绕长江大保护相关涉化领域开展工作,重点关注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化工园区提质升级建设和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省份,也是全国第一磷化工大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国五环切实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吃干榨净”磷矿资源,聚焦绿色化工,全力攻克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服务湖北省化工园区提质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政府定“标准”。由于在业内综合实力强大,中国五环成为湖北省实施“长江大保护”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为省内顶层设计献智献策。公司主动对接各级政府部门,站在宏观角度帮助政府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为解决“化工围江”和“化工围城”破题。公司牵头先后编制了《湖北省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试行)》等多个省级政策文件及标准,涉及湖北省石化、新材料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

  二是让化工园区变“绿”。破解“化工围江”,让沿江企业“退江入园”的关键在于化工园区的高质量规划建设。中国五环积极投身其中,高标准规划化工园区,打造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载体,助力企业“关改搬转”,推动沿江化工产业升级。同时还积极为省内外化工园区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提升园区“绿色承载力”,彻底解决污染物处理后顾之忧。

  三是助力企业破难题。由中国五环提供技术并设计的湖北祥云集团5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生产线是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典范工程。该项目从根本上消除磷石膏堆存安全环保风险,达到先进、环保、节能、经济和高质的要求。相比以往大量堆存,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磷石膏中的磷、氟等有害物质含量大大降低,磷石膏及渗滤液中残存的水溶磷资源还可以回收,处理后的水质接近地表水三类水质指标。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磷石膏应用前景广阔,实现资源化利用,大大减少对天然砂石等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吹响绿色低碳发展“冲锋号”

  记者:“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应对磷石膏综合利用新的挑战?

  俞新:“双碳”时代,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中国五环吹响“冲锋号”,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布局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技术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永动机”。中国五环在磷化工领域自主创新、技术攻关中取得突破性成果,掌握了具有产业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半水—二水法磷酸专利技术。

  半水—二水法磷酸新工艺创造了一系列“奇迹”:综合能耗降低52%,磷矿消耗降低3%,磷石膏总磷降低81%。该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及高端芯片产业,获评工信部首届原材料工业低碳技术。在2018版、2019版和2020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化绿色工艺目录中,半水—二水法湿法磷酸工艺均排名第一。

  围绕“双碳”目标,中国五环与国际巨头联手探索二氧化碳的高价值利用,与瑞士名企科莱恩联合开发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成本偏高的问题;与德国巴斯夫、中海化学联合研发海洋天然气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新技术,解决富碳天然气的系统性开发利用难题,推动海洋天然气的环保、低碳开发和广泛应用。

  围绕城市垃圾处理,中国五环将自主研发的高温垃圾气化制氢技术应用于北京房山氢油项目,用化工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衍生的环境问题,既可实现我国城市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又能安全高效地利用和储运氢能。

  磷石膏综合利用仅仅是中国五环万千景象中的一个缩影,映射出中国五环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的使命和担当。

  肩负化工报国、实业强国的重任,中国五环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将围绕高端磷氟产品、特种高性能聚合物等前沿领域,紧跟“双碳”政策,以长江大保护为导向,深入挖掘传统化工领域节能减排潜力,拓展耦合减碳新技术,提升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为长江大保护、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五环方案”。

相关推荐

首张二氧化碳源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获批

近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由吉态来博(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解脂耶氏酵母蛋白作为新饲料原料,并颁发新产品证书(第921号公告)。这是我国批准的首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生产的...

2025-07-03     山西能源和化工

聚氨酯产品拟全面禁用HCFC-141b发泡剂

  7月2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布了《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

2025-07-03     中化新网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完毕

2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硬投资”方面,2025年“两重”建....

2025-07-03     新华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

  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帮助指导下,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紧跟党走、拼搏进取,贡献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5-07-02     中化新网

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写在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年来,有力保障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有力促进了国家安全体...

2025-07-02     新华网

23项上榜!第二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公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了23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二批)。

2025-07-01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