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石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整体向电石强国迈进的基础条件。12月12日,在海口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电石工业健康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围绕设备升级、环保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展开热烈讨论,通过“三点发力”,加速推动电石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装备升级降低生产成本
“截至2024年底,内燃式电石炉已经全部退出,密闭式电石炉技术水平大幅提高,40500千伏安密闭电石炉成为市场主流的同时,48000千伏安、63000千伏安以及81000千伏安电石炉技术也在逐步成熟。”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理事长张玉表示,电石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正不断跃上新台阶。
据聊城研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邵雷介绍,目前已有企业开始采用热解球团法生产电石的工业试验,实现了用煤粉和石灰粉替代块状兰炭和石灰。此外,该技术还能与成熟的电石渣还原氧化钙工艺结合,实现电石联产下游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钙循环,减少电石用石灰石开采和碳酸盐分解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时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而郑州利孚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详提出,新材料的引入也可以让电石生产变得更加安全与节能。该公司针对电石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特点,研发了钛铝陶瓷复合材料并形成了对应的解决方案,用于电石炉炉盖等既需要水冷又需要绝缘的设备位置时,能够将设备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年以上,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智慧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近年来,电石行业一直在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的升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石企业生产运营正在大步向智慧化转型。
“我们10月刚完成对2号电石炉出炉机的升级,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远程自动控制产品出炉了。”陕西煤业集团神木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海伟表示,通过数智化升级代替人工进行烧眼、开眼、带钎、自动换钎、清渣、堵眼、清理炉舌等工作,能够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高温、烫伤、粉尘等致害因素,提高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军透露,公司部署了一系列智慧化技术研究,不仅要打造“AI+数字孪生工厂”的新组合,重塑数据分析模式,聚焦电石仿真系统的研究,为深入探究反应机理开辟新路径;还要建立碳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碳足迹精准统计和分析。远期目标则要搭建智能决策模型、电石行业AI数据模型,最终形成电石行业专有的智慧大模型。
环保改造实现节能减碳
“在当今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石企业循环产业链的构建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着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生存,更对整个生态环境以及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邵雷说,“电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气、余热,若处理不当,既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其中可再生、可利用的资源。这就需要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余热、余能、余压、固废等资源的优化利用,甩掉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
河北荣晟玮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曲云鹤表示,进行尾气治理是电石生产企业的“必修课”,企业在进行装置改造时有六条事项需要注意。一是治理设备的加入会增加系统阻力,需要更新装置的风机等动力系统;二是脱硫脱硝系统对粉尘浓度要求高,企业需要考虑在原有基础上更新除尘系统;三是要注意系统气密性;四是预留足够的改造空间;五是选择合适的药剂,尤其是采用氨水作为中和剂时,要特别关注存储安全;六是要考虑整体系统保温需求,对换热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
陕西金泰化学神木电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鹏涛则在会上分享了公司的白灰窑尾气处理案例,将尾气回送至兰炭烘干装置作为配风综合利用,在降低烘干炉氮氧化物的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0.57万吨。
此外,新能源产业浪潮的兴起,也为电石行业节能降碳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江军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布局新能源耦合化工的发展模式,集合园区消纳能力,近期将建设总量2.15吉瓦、中期规划5吉瓦、远期规划9吉瓦新能源产业项目,并配套实施储能装置,逐步实现整体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未来,电石行业将在更多新技术、新能源的支撑下,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罐沥青确认全项指标合格,广东石化单月沥青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创该公司沥青生产最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长67%,比9月提升50%。
今年在硫黄市场上,业内期待的“金九银十”行情演绎成了“银九金十”,9月市场升温,10月逆势大涨。截至10月30日,国内硫黄主流成交价已涨至3100元以上(吨价,下同),创近年新高;港口成交价更是连...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陆续公布2025年三季报。受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影响,“三桶油”效益都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达2582.4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32.26亿元...
据湖南省商务厅监测,本周湖南化肥销售均价2542.48元/吨,下跌0.7%,同比下跌6.6%。分品种看,氮肥销售均价2114.2元/吨,下跌0.2%,同比下跌16.4%;三元复合肥销售均价2970.7...
10月26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正式投料,于10月27日凌晨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将推动形成西南地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石化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