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的高管们和分析师们近日表示,近年来,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航空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推广使用成为行业减碳的关键路径。然而,在亚洲地区,SAF却面临着供应大幅增加,需求却相对滞后的尴尬局面,不得不依赖出口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
产能迅猛扩张
据阿格斯咨询公司预测,亚太地区的SAF产能将迎来飞跃,2026年将达到350万吨/年(77671桶/日),相较于2024年的124万吨/年,近乎增长两倍。除中国外,亚洲至少有5个SAF项目已投产或计划今年投产,不少项目将出口作为重要目标,瞄准了本地区其他国家和欧洲市场。
日本炼油商科斯莫能源公司从今年4月起生产SAF。今年,东南亚地区SAF项目投资总额超5亿美元,泰国PTT全球化学公司旗下SAF工厂已投产,泰国Bangchak石油公司也将于第二季度投产其SAF工厂。不仅如此,芬兰耐思特公司和贝恩资本支持的EcoCeres公司同样积极布局,EcoCeres公司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马来西亚柔佛投产年产42万吨的SAF和生物柴油生产装置,投产后其总产能将达77万吨/年。
需求增长乏力
尽管SAF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优势显著,是航空业减排的关键,但在亚洲,其市场需求却远不及产能扩张的速度。与欧洲目前要求从欧盟和英国机场起飞的航班,必须在航空燃料中掺混2%的SAF不同,亚洲要到2026年才会开始强制使用SAF,不少国家要到本十年末才开始推行强制使用政策。新加坡和泰国将从2026年开始,要求本国机场起飞的航班在航空燃料中掺混1%的SAF。路透社基于贸易数据的计算显示,这预计将使这些国家的SAF需求提高到其产能的14%左右。韩国2027年起强制掺混1%,日本到2030年强制掺混10%。政策的滞后,导致SAF在亚洲的市场需求难以快速增长。
除政府的强制要求之外,一些亚洲航空公司正自愿使用SAF,以提高其在客户心目中的绿色信誉,并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承诺的一部分。亚太航空协会的目标是,到2030年,其成员的航空燃料中SAF的平均掺混比例率达到5%。该协会的成员包括许多亚洲旗舰航空公司。
此外,SAF高昂的价格也是阻碍其推广的重要因素。相较于传统航空燃料,SAF成本更高,会压缩航空公司利润。航空咨询公司Endau Analytics创始人舒科尔・尤索夫指出,亚洲航空公司现阶段更关注航班数量的增加,SAF并非首要考量。中国香港国泰航空公司虽在2024年使用了6800多吨的SAF,但未给出2025年的预测。新西兰航空公司预计,在截至今年6月的财年中,公司航空燃料中SAF的使用率仅从去年的0.4%上升至1.6%。
瞄准出口市场
在供应过剩、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亚洲SAF只能将目光投向出口市场。Kpler公司船舶跟踪数据显示,2024年亚洲出口了超37万吨SAF,大部分来自芬兰耐斯特公司旗下新加坡SAF工厂,这也是全球最大的SAF工厂。
阿格斯公司亚洲生物燃料定价主管劳伦・莫菲特表示,随着需求放缓,2026年亚洲仍可能是SAF净出口地区,供应过剩将对当地价格造成压力。以新加坡离岸价计算,SAF和传统航空燃料之间的价格差距从去年的近3倍缩窄至今年的2.4倍。尽管需求放缓,但部分企业对SAF需求增长前景仍持乐观态度。耐思特公司预计,2030年全球SAF需求将至少达到700万吨。EcoCeres公司首席执行官Matti Lievonen称,马来西亚新产能在加强对欧洲供应的同时,也在探索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和北美等市场的出口机会。
标普全球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美国关税政策连锁反应影响,亚洲对二甲苯(PX)价格已跌至过去4年多来的最低水平,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严峻挑战。
近日,氨生产商CF工业控股公司宣布,已与日本最大的能源公司日本JERA株式会社以及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旨在建设、生产和销售低碳氨。
近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已启动建设125万吨/年的聚乙烯(PE)工厂,并在阿特劳经济特区化工园区打下第一批基桩,该工厂将是哈萨克斯坦阿特劳70亿美元天然气制化学品一体化项目的关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