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化工节能降碳好“帮手” ——第二届中部(郑州)化工技术装备与新材料博览会侧记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化工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步攀升,节能降碳、提质增效已成为化工企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部(郑州)化工技术装备与新材料博览会上,笔者深入观察并聆听到了众多能够为化工生产助力的优秀产品与典型案例:通过电能质量优化与治理稳定生产“神经”,介孔绝热材料为管道穿上价廉物美的“羽绒服”,新型药剂让锅炉节能减排“两手抓”,智能系统为热电生产配上“智能大脑”,高端阀门打破企业“技术枷锁”……

给电力系统装上“稳定器”

此次博览会上,笔者见到了许多为化工生产的电力系统提供助力的新装备、新技术。

“电能质量之于化工生产,像神经之于人体,是维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其稳定性对安全生产和能耗起关键作用。”在会议同期举办的论坛上,青岛科德力邦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监白清明指出,在诸多化工场景中,电力系统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晃电现象更会严重影响生产质量和连续性。与此同时,谐波过大、线路损耗及无功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不仅存在安全风险,还会增加能耗。为此,他建议企业采用新型电力电能质量治理专用设备。“以我们的设备为例,首先它可以实现无级动态调压,通过电子式动态补偿技术,杜绝晃电发生;其次,可以治理三相不平衡、相电压跌落,通过动态谐波治理技术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电源谐波电路超标和功率因数偏低等问题,同时还可实现节能3%~15%。”白清明说。
    仅仅打造稳定的电力“神经”还不够,化工生产还需要一颗能够统领系统的“大脑”。在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热情地为笔者介绍了他们带来的热电智能调控(ADMC)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热电机理、专家知识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建模及自动控制技术,可实现热电生产的智能全自动运行调控,从依赖人工向智能化转变。
    “ADMC系统能够精准根据化工生产负荷变化自动调整热电输出,确保热电供应稳定,提升化工生产效率;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实现热电生产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能源成本与碳排放,符合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该公司产品行销总监吕文平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可对厂区或园区的热电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建模,提前预测生产趋势,实现热电资源配置的优化。”

替供热系统开具“特效药

工业热是工业能源需求的主要部分,也是工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是由于其热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展会上,许多企业为化工企业与园区的供热系统开出了“药方”。
    常州优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兵指出,使用优良的绝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工业管道及高温设备等的散热损失。但传统材料(硅酸铝、岩棉等)在高温条件下(尤其是220℃以上)使用3~5年就易出现材料沉降等问题,保温性能会逐步衰减。

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公司开发了一款介孔绝热材料,它看起来像一块普通的白色泡沫板,但根据葛兵的介绍,这款材料依托其特殊孔径结构,可使空气分子失去自由流动的能力,阻止热传导、抑制气体对流,材料中加入的对红外线不透明的纳米添加剂还能阻断热辐射。在相同投资规模下,该材料和传统保温材料相比,节能效果达30%以上。该材料于2024年入选国家节能中心《第四届重点节能技术典型案例》,获工信部工业节能目录推荐并写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指南》,入选《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

青岛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聚焦于诊治工业锅炉“顽疾”。目前,国内企业锅炉水大多均采用磷酸盐处理,但这样的锅炉存在溶解工作量大、易堵管道、腐蚀炉体、排污率较高等缺陷。

“我们炉水节能剂可完全代替传统磷酸三钠加药,性能更稳定、节能效果更显著。”该公司副总经理宋文刚介绍,他们开发了系列低磷甚至无磷的炉水节能剂产品,可在避免磷酸盐隐藏腐蚀的同时,螯合铁、铜等金属离子,在锅炉内部形成钝化保护膜,抑制腐蚀。该系列产品应用后,锅炉水的排污率可控制在0.5%以内,可节约除盐水、抑制炉水起泡、提高蒸汽品质、降低能量损失以达到节能目的。

为流体系统打造“国产开关”

博览会上,漆面光亮的各色阀门在展台上整齐排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替科斯集团销售总监洪振森表示:“经过国产化攻关后,我们的上装式C型球阀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取得应用,解决了传统硬密封耐磨阀门使用寿命短、返修率高的短板,可替代进口耐磨阀门,使中国企业不再因进口耐磨阀门的‘卡脖子’技术而受制于人,也无需忍受交货周期长、价格高、无售后等‘霸王条款’。”

为什么该球阀能替代进口?据洪振森介绍,研发团队在设计该上装式C型球阀时,着重对其偏心结构进行了设计,在启闭过程中它能保护密封面不被磨损,启闭密封面即脱离,减少扭矩、实现强制密封。且阀门流道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优化了开放式流道阀腔结构以降低能耗。在多家企业的应用实例中,该阀门的寿命比原来的耐磨产品增加3~5倍。

此外,江苏江大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唐工阀门集团、河南工矿阀门集团等企业也带着多款阀门、管道、泵机等设备产品亮相,通过技术交流、贸易合作与投资对接,将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帮手”带给化工生产企业。

相关推荐

华谊集团、贝克休斯共推工业数字化转型

6月23日,上海华谊集团与贝克休斯检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克休斯”)在上海举行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

2025-07-02     中国化工报

辽宁打造石化产业AI融合发展集群

日前,辽宁省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围绕石油化工等领域重点打造8个人工智能(AI)融合发展产业集群,聚焦石化领域开展垂直大模型训练、应用、推广,打造一批...

2025-07-02     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油首台一体式智能焊材库投用

近日,寰球六建公司承建的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率先投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台一体式智能焊材库,厂区焊接材料管理正式迈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2025-07-02     中国化工报

湖北开展数字化转型行业行活动

6月25日,湖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行活动——走进化工行业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宜昌站开幕。活动聚焦化工行业转型痛点,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案例展示与实地调...

2025-07-02     中国化工报

化工数字化转型:如何打开新格局?

​6月17日-19日,2025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暨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在上海举行。

2025-06-2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