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 化废为宝 技术赋能——探寻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绿色密码”

  走进福建省湄洲湾南岸的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园区内吊车林立、储罐星罗棋布、塔式设备高耸;园区工地上,工程车辆穿梭不息,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多年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以“规划先行、化废为宝、技术赋能”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密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规划先行 算好“生态账”

  “泉港石化园区高度重视‘生态账’,在坚持生态优先、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机制,科学规范做好项目入园工作。”泉港石化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王学丽说。

  重点项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然而,泉港区严格遵循“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生态账”择商策略,在加快产业链的填平补齐和关联性发展的基础上,严格把控项目入驻门槛,制定石化产业投资项目准入评审制度,邀请行业专家担任组员,对入园项目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园区产业规划的相关性、安全环保的规范性、用地选址和规模的合理性等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入驻园区的石化项目符合高附加值、低碳低污染要求。

  与此同时,泉港区按照公用工程一体化的设计原则,集中向园区内企业提供集约化的公用配套服务,投入资金约60亿元,构建安全、环保、绿色、齐全的园区配套新格局。

  今年2月27日,福建泉州相关部门公示《泉港石化工业区绿色产业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总建筑面积约16.78万平方米,共包含海丝综合服务物流园、道路建设雨溪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四个子项目,建成后将完善泉港石化工业区配套设施,助力园区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区强链延链补链,打造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化废为宝 衍生“副产品”

  近年来,泉港石化园区加强上下游联动,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了外循环环环相扣、内循环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这里,废气变宝、废水回用、废渣成“金”,将废料“吃干抹净”。

  园区内,福建百宏化学有限公司的碳酸酯生产线,每年可“吃掉”数万吨二氧化碳。当下,百宏化学瞄准新能源赛道,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138亿元,其中碳酸酯产业链以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为原料,用于生产碳酸酯类锂电池电解液溶剂。

  “每生产1吨碳酸酯产品,可消耗0.5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下28棵树。”百宏化学副总经理吕涛算了一笔“生态账”,配套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每年可从烟气中分离回收13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大幅削减了废弃物排放量。而另一个以混合丁烷为原料的新材料绿色智能融合项目,将建设年产15万吨顺酐装置,每吨顺酐可副产7~9吨蒸汽,完全满足项目自身蒸汽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使用约12万吨标准煤。

  另一家“炼气成金”的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依托联合炼化副产的二氧化碳,建成年产20万吨工业级、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生产出液体二氧化碳、干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饮料、冷链物流等领域,年产值约1亿元。

  “我们正推进年产30万吨过氧化氢项目,以氢气为原料,生产食品级和电子级产品,把‘废气’变成‘绿色财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许进德介绍。

  林德二氧化碳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石化产业的下游企业,专注于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公司年产6万吨液态二氧化碳产品。

  技术赋能 提升竞争力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基地,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赋能技术创新,实现科技“造绿”。

  近年来,园区积极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以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氨氢能源催化、湿电子化学品等9个方向的实验室,并充分利用“两院四中心”、清源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优势,招引了佑达电子化学、立亚化学、宇极新材料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进一步延伸园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同时,该园区采用“产业规划引导—特色孵化平台服务体系—‘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打造化工新材料专业超级孵化器,为新材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持。建成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共建“电子特气及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国内首个电子化学品专项测试平台。

  “作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下一步泉州市泉港区将持续促进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增强发展优势。”王学丽说。


相关推荐

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要素资源 壮大“三聚”产业链群

新材料不仅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也是新质生产力构成中重要的一环。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徐圩新区打造智能公共危化品停车场

近年来,徐圩新区聚焦危化品车辆运输行业,围绕安全管理、司机住宿休息、政策宣传等方面重点提升保障能力,倾力打造公共危化品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司机驿站,为货车司机群体提供贴心服务,进一步保障石化产业基地危化品...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董家口经济区推动一批招引项目落地

4月15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2025年二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现场,总投资143.4亿元的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36.5亿元的9个项目集中开工,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

2025-04-22     中国化工报

天津经开区发布增值服务与改革创新清单

  近日,在天津经开区召开的迎商中心2025年工作会议上,天津经开区正式发布增值服务与改革创新清单,系统梳理涉企增值服务和创新项目,为企业提供清晰指引及便捷的“点单服务”,为涉企服务迭代升级探索更多“...

2025-04-15     中国化工报

焦作高新区推出智慧政务新模式

  近日,焦作高新区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出智能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智慧政务体系,增强企业、群众办成事预期,提升办事便利度,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2025-04-15     中国化工报

榆林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记者近日从榆林经开区(榆神工业区)管委会获悉,一季度榆林经开区8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1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246%。

2025-04-1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