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应急管理部就《“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系列3项行业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全国“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工作方兴未艾,但建设标准缺失、滞后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建设进展和应用成效。《标准》系列紧密贴合国家安全生产整体战略,将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化工园区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该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暴露出传统线下安全风险管控手段存在“看不住、管不全、管不好”等问题。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约有40%以上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与特殊作业有关,特殊作业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灾区”,是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也是传统线下安全风险管控手段“鞭长莫及”的重点作业场景。再者,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企业内人员聚集更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
因此,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防控深度融合,不仅是推动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当前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现实需求和有效手段。
《标准》系列共包括9部分。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3项行业标准包括总则、特殊作业审批与作业过程管理、人员定位,适用于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及化工园区的多个环节,并提出建设应用场景及基本要求,以期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传统线下安全监督管理的难点、痛点。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以往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情况总结,线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仍存在诸多盲区漏洞,必须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动态优化、智能决策、联动处置等建设,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基于多方考虑,应急管理部建议《标准》立项为强制性行业标准,预计将在发布6个月过渡期后实施。
在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九团九连九丰合作社的140亩花生示范田里,翠绿的秧苗正迎风摇曳,饱满的荚果悄然藏于土中,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徐徐铺展。这片充满希望的田地,正是新疆天业集团全生物降解地膜花生种...
8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经发布,便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下半年以来,兰州石化机电仪运维中心机修四部持续开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活动,引导职工从细节入手,树立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以实际行动守护化工生产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