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太少、太晚了。”欧洲化工巨头英力士发文批评欧盟出台的《欧洲化学工业行动计划》未能解决工业界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对此深感失望。
近年来,欧盟化工行业面临高能源成本、全球竞争力不足和需求疲软等严峻的形势。为此,欧盟委员会7月8日公布了《化学品工业行动计划》,通过简化欧盟针对关键化学品的立法,建立关键化学品联盟,以及加强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治理和财务可持续性等措施,提升欧盟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其现代化。
英力士7月15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化学工业行动计划》做得太少、太晚了。它未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欧洲人谈得多、行动少,这就是为什么投资、创新和就业机会正在打包行李,前往其他地方。”
英力士表示,该计划未能解决欧洲化学工业生存面临的两个最紧迫的威胁:高昂的天然气成本和不断上升的碳排放成本。“如果不在这两方面采取紧急而大胆的行动,欧洲的竞争力将会继续削弱。”
“我们在科隆的工厂,是欧洲最先进的综合石化设施之一。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天然气账单高出1亿欧元,电力账单高出4000万欧元,而且碳排放成本正朝着每年1亿欧元迈进。”英力士举例说,仅在欧洲运营一年,就得额外支付2.4亿欧元。
过去的两年里,整个欧洲大陆超过20家化工厂关闭。投资和就业机会正向能源更便宜、没有碳税以及支持长期发展的工业政策地区转移。英力士警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欧洲将面临加速去工业化的局面,技能基础丧失、供应链减弱、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
英力士强调,欧洲需要的不仅仅是雄心壮志,还需要行动。如果真的想要在欧洲保留化学工业,那么必须立即降低天然气价格,并取消碳税。
近日,全球最大船舶工程企业之一的芬兰瓦锡兰集团首席执行官哈坎・阿格内瓦尔表示,受国际海事组织(IMO)即将实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新规影响,未来10年内石油基船用燃油成本将翻倍,这将深刻改变目前船舶燃料...
7月10日,代表巴西化工生产商的行业组织巴西化学工业协会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巴西出口商品加征50%关税表示担忧,呼吁通过技术性对话解决争端。
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油国能源部长和石油巨头高管表示,由OPEC和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组成的OPEC+的增产并未导致库存增加,表明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强劲。
近日,美国提议对日本及韩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而由于韩国是美国芳烃和基础油的最大进口来源国,市场人士表示,此举将冲击美国芳烃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