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象智合”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战略与实践路径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学五环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成立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凭借近70年的技术积累与探索实践,现已构建起集技术研发、工程科技、工程服务和实业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发展为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承包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工程公司。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化学五环公司以文化强企赋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落实“123”发展思路,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坚持“创新是原动力、人才是保障、国际化是特色”三大关键路径,以持续创新能力和卓越不凡业绩,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赢得了极高声誉,更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展示中国工程实力的重要窗口。

  一、精神内涵

  “四象”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换,寓意在创新过程中注重把握时代脉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四象智合”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为符号载体,体现多元协同的智慧体系,“智合”则强调智慧和合作,体现公司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融合互促。青龙,作为卓越领导力与东方智慧的化身,寓意党建引领,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朱雀,以其热情奔放与无限创造力为象征,寓意人才培育,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构筑智慧支撑。白虎,凭借其刚猛无畏与强大力量,成为勇往直前的坚毅象征,寓意技术攻关,为企业科技突围铸造强劲引擎。玄武,以其稳固深邃之姿,象征根基与稳固,寓意数智转型,为企业创新发展、稳健前行奠定坚实底座。

  二、实施路径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化学五环公司大力践行“四象智合”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助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一)强化战略协同,加强创新生态顶层设计。深化政策导向与战略协同,立足“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顶层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在“双碳”“新型工业化”“战新产业”等国家政策中把握风口,围绕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研发攻关,形成未来产业化发展新赛道。

  (二)强化价值导向,打造差异化创新体系。践行“非对称竞争优势”理论,推动工程主业+特色产业“两翼发展”,构建“强基+突破”双轨布局。紧密围绕化工石化行业“创新发展、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数字转型、绿色安全”任务,深入实施“T+EPC”模式、探索实施“T+产业”模式,通过技术入股、联合攻关、收并购、产业链融合等方式,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化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三)强化平台赋能,构筑开放式创新协同网络。内部积极探索使用在线协同工作的“零工经济”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两种资源链接融合的用工模式。深入构建内外协同创新生态圈,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紧密合作,打通从实验研究、到小试、中试和工业化的全过程。强化公司孵化中心建设,提升中试验证转化能力,为技术工业化提供平台。积极与国际巨头联手,与瑞士名企科莱恩联合开发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与德国巴斯夫、中海化学联合研发海洋天然气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新技术,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行动。

  (四)强化动力激发,推动创新要素集成突破。党建引领筑牢创新根基,大力实施“党建+业务”,大力实施融汇理论武装、融入基层党建,促使体系完善、促进品牌培育“双融双促”党建工程。强化“创新联合体”建设,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百年大计,加强正向激励,发起全员共建。广泛对标学习,通过对标ENR TOP50公司的组织文化建设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内外部经验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大胆探索。

  三、组织保障

  (一)构建全流程创新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厘清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认真贯彻“两个一以贯之”,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程序,动态调整优化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定期联动调整“三重一大”清单。日益完善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系涵盖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及成果推广全过程管理。

  (二)构建战略级创新平台矩阵。依托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中试装置基地和创新孵化中心,打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外部科研机构及企业先进技术进行孵化转化,推动研发投入转化高质量提升。

  (三)构建多元化创新激励生态。持续优化公司创新生态,进一步升华公司创新文化氛围。发挥好设立“首席科学家”的示范作用,为科技人员打开职业发展的通道;强化正向激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大力给予职级晋升、薪酬倾斜、荣誉奖励等多种激励形式,并争取地方政府在落实住房、医疗、户籍、子女教育等方面待遇保障;积极向相关政府部门争取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荣誉感,多措并举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构建“星河计划”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百年大计,构建“星河”人才队伍品牌,着力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北极星”、国际化人才“远航星”、复合型人才“智多星”、内训师人才“启明星”、青年干部“赤焰星”,不断推动高端人才梯队建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持。

  四、实践成效

  中国化学五环公司聚焦国家战略、产业需求、客户需要和发展规划,以创业精神持续推动公司全过程创新,构建集合技术、资源和人才的创新生态,创新引领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连续五年蝉联“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荣登“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单第25位(2024年)。

  (一)青龙领航,铸就党建引领新篇章。中国化学五环公司党委坚持强根铸魂,打造充满斗志、勇于奉献的基层单位,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落地提供坚强保障。《聚焦党建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相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入选第五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名单。创新党建品牌赋能基层发展,各党支部结合业务特色打造了如采购部的“采弘”、技术开发研究院的“源创”等十佳党建品牌,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支部从“建起来”到“强起来”,形成“一支部一特色”的“两融合、两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联合高校、业主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推行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以“小积分”激活党员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实现组织力向发展力的高效转化。开发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任务管理、动态监督、成果评估的精细化和流程化,解决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在全公司大兴调查研究。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培育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课题,就加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聚焦解决科技创新链条“肠梗阻”问题,从制度、人才、文化、激励等方面深入各基层党支部推进公司创新工作。

  (二)朱雀翱翔,构筑人才创新高地。每一项创新都源于五环创新人才的精益求精。中国化学五环公司秉持“融入五环事业、人人都人才”的理念,高举实干风向标,营造浓厚创新创效氛围,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高地,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青年人才辈出。鼓励青年研发人员申报各类创新创效项目,并于2023年获评“武汉市青年创新实验室”。打破关键核心人才发展“天花板”。增设首席科学家、设计大师等高层次人才职位,更好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积极性创造性;落地高端领军、外籍员工等一揽子人才激励政策,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保障。突出“领军+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国际化专家推动国际业务占比超50%,海外机构覆盖五大洲,磷肥、氮肥业绩占海外市场90%。实战孵化精英。《新型控温甲烷化制天然气技术》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研发创新类优胜奖,印证“创新文化”与“奋斗者文化”的融合。

  (三)白虎勇闯,驱动技术革新浪潮。中国化学五环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牢牢把握技术是公司发展“生命力”,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研发平台+中试基地+特色实业”为切入点,在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等领域布局研发项目,重点攻关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专利奖银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湖北省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创优成果二十余项。入选国家工信部“2023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总工程师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成功入选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制备技术”入选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高效尿素合成工艺技术”入选国家节能降碳推荐目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氮肥行业废气资源化回收利用环保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核心研发平台,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控温甲烷化技术成功实现国内首次中试应用;总承包建设的我国首个海洋富碳天然气干重整制合成气项目将打造成技术创新典范和绿色转型标杆工程;自主研发的“在线氨泄漏检测系统”在海外项目顺利推广使用,打破国外专利技术壁垒。

  (四)玄武筑基,稳固数智转型之路。中国化学五环公司举行首届工程软件开发应用大赛,上线企业级数据中台,上岗数字员工“五环小采”、RPA流程机器人;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顺利认证,“云管端”全立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多个项目在武汉市国防科研系统BIM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中获奖,获评武汉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通过建设“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平台”的信息化总体架构,建立项目集成管理平台、流程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关键业务系统,全面推动五环公司经营、生产、研发等核心运营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建立覆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企业运营全流程体系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数智五环”。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得益于“四象智合”精神赋能,中国化学五环公司在“变”的大局下,稳中求进、逆势突围,以创新驱动战略锚定高质量发展,保持了跨周期提质、逆周期增量的发展态势。在人员规模没有大的增幅情况下,利润总额、人均产值、人均利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列集团公司第一,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公司将不断在前行路上积蓄“新”的动能,厚植“质”的土壤,为“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更高质量的中国化学”贡献五环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博航染料化工:上好安全“三把锁” 锁紧生产“责任链”

近期,黑龙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紧密结合春季生产实际,将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上好安全“三把锁”,不断强化员工安全红线意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锁紧生产“责任链”,确保

黑龙江吉地油服:密织安全“防护网” 让安全稳居“C”位

进入4月份,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季节气侯特点,聚焦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生产提速、油田保供等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隐患排查、严抓生产现场管理,让安全稳站“C”位,筑牢春季

九江学院举行善水科技"四金"颁奖仪式暨善水科技前沿报告会

  4月23日下午,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在学校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善水科技奖助学金、奖教金、促创金颁奖仪式暨善水科技前沿报告会,九江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殿元、九江善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秀荣、...

2025-04-25     中化新网

新余市举行锂电产业高端人才宣讲会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4月23日,新余市锂电产业高端人才宣讲会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新余学院举行。

2025-04-25     中化新网

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董家口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变更专家评审顺利通过

2025年3月24日,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在青岛组织召开了《青岛海湾液体化工港务有限公司董家口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变更》专家审查会。就码头配套设施优化调整方案进行专题论证,来自行业内的多位...

中能亿达联袂丹麦托普索启动4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再拓中丹低碳合作版图

  4月25日,中能亿达(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托普索公司在石家庄市正式签订工艺技术转让合同,双方将携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打造40万吨/年的生物航煤装置。  此次签约仪式备受瞩目,在石家庄市市长....

2025-04-25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