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落地 政企协同 技术赋能
作为云南省危险化学品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将危化品安全管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工程。近日,围绕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危险化学品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数据交换规范(2025年修订版)》(下称《规范》)要求,安宁高新区联合安宁市应急管理局精准部署、靶向发力,以“标准落地、政企协同、技术赋能”为主线,助力园区危化企业数字化安全管控能力有效提升,推动高新区安全管理向“可知、可测、可防、可控”的智慧新时代迈进。
划定数字化管控“硬指标”
《规范》的制定为危化品智能化管控提供了“全省统一标尺”,安宁高新区立足产业实际,将省级标准转化为可落地、可执行的具体方案,明确数据采集、时限要求两大核心任务,确保数字化改造“不偏航、不走样”。
在数据采集方面,安宁高新区聚焦安全监管关键场景,按《规范》要求划定“必采清单”:在特殊作业领域,要求企业实现作业活动、票证信息、视频关联数据及验收附件的全流程上传,对于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需绑定施工人员定位卡与监控摄像头,作业开始、结束及异常情况需实时同步至省级平台;在人员定位领域,企业需完成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区域电子围栏划定,实时上传人员位置、聚集数据。一旦出现越界、滞留等报警情况,系统在1分钟内触发预警;在重大危险源监测领域,重点强化储罐、装置等关键设施的实时数据(压力、液位、温度)、视频智能分析报警及安全承诺数据闭环管理,确保风险“早识别、早处置”。
在时限要求方面,安宁高新区对照《规范》制定“倒排工期表”:12月30日前,化工园区“禁限控”目录、第三方单位管理、执法检查记录等数据需全量接入省级平台。对于未完成数据上传的企业,需通过园区平台实现汇集上报,已接入企业维持现有模式优化升级,确保“应改尽改、应传尽传”。
打出推进落实“组合拳”
为践行《规范》,安宁高新区联合安宁市应急管理局构建“专业指导、精准服务、企业主责”的协同机制,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破解企业改造“痛点难点”。
一是高位部署定方向。为提前夯实《规范》落地基础,前置化解决企业对《规范》理解不深、技术衔接不畅等问题,安宁高新区特邀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中心专家,开展专项解读和技术指导,安排部署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作;将数字化改造纳入企业安全考核重点,要求企业明确专人负责,严格对照《规范》“查缺补漏”,确保改造工作与生产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专项服务破难题。安宁高新区组建由应急指挥中心技术骨干、承建方技术人员组成数字化改造指导团队,针对企业在数据格式适配、接口调试、设备升级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一对一”服务,协助企业比对现有系统与《规范》的差异,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同时明确技术帮扶联系人,方便企业实时咨询对接。
筑牢安全治理“智慧屏障”
在安宁高新区的推动下,草铺化工园区内12家重点危化企业以“主动作为”的姿态投身数字化改造中,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安全管控实效,形成“龙头引领、全域推进”的格局。
作为草铺化工园区石化产业龙头,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石化有限公司,率先完成特殊作业智能化系统升级——通过开发作业票与摄像头自动关联功能,实现动火作业全流程视频追溯;绑定施工人员定位卡,一旦人员进入禁入区域,系统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昆明作业区则聚焦人员定位优化,划定输气管道周边电子围栏,人员聚集、离岗等异常情况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此外,安宁高新区还在细分领域精准发力。云南祥丰石化有限公司、云南祥丰金麦化工有限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监测,完善储罐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压力、液位等指标按5分钟/次频率上传省级平台,预警响应速度提升至分钟级;多氟多(昆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氟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氟化工企业,重点推进气体泄漏点监测数据上传,实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自动报警;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则强化设备基础信息管理,完成储罐、仓库等基础数据录入,为后续智能化管控奠定基础。
作为国家级现代化工基地和天津市石化产业核心承载区,南港工业区以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构建“1+1+N”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架构,从安全监测、危化品管控、环境能源监管等多维度发力,打造出功能完善、高效...
在重庆涪陵,白涛工业园区正经历一场智慧化变革——其系统构建的“化工园区智慧化运行与安全管控”综合场景,已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重点场景清单;通过构建“风险感知、闭环处置、联动管理”新型安全监管体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