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在西安召开的2024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第二分论坛——原油及成品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上,业内人士认为,期货作为企业对冲风险的管理工具,在为企业提供参考的同时,能够有效帮助石化行业平稳运行,帮助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行业发展,原油产量增速由负转正,2023年产量为2.08亿吨;炼油产能也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成品油产量超4亿吨。但我国能化市场目前仍存在较多挑战。一是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多年来一直在70%以上,能源安全要高度重视。二是能源转型不容忽视。三是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介绍说。
傅向升认为,石化行业不仅要着力增加原油的产能和产量,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还要建立储备机制,持续推进“减油增化”和“减油增特”的结构性调整。
上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丰表示,截至目前,上期所和上期能源已围绕能源化工、金属和航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上市了23个期货和9个期权,包含原油、高低硫燃料油、沥青、合成橡胶等多个能化品种。其中,原油期货作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上市6年来,经受住了“负油价”、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引发的极端行情的考验,市场运行稳健、规模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有效反映了亚洲供需情况,具备成为亚太地区基准原油价格的基本条件。
据悉,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不仅包含了中东原油到中国到岸价的价格基准,还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运费价格变动及我国原油库存的变动情况。此外,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逐步由到岸价发展成反映中国沿海保税区内集散地价格。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原油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例如部分炼厂已将期货融入自身经营,借助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信号,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据统计,近三年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成品油批发价的相关性在0.91以上,还有部分企业会利用原油期货管理成品油贸易中的价格风险,或锁定成品油批发零售价差。
对此,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表示,原油作为石化产业中最重要的源头产品,石化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其价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因如此,在市场缺乏特定的期货期权品种时,相关企业也可通过原油期货进行相关性套保或其他风险对冲操作。
具体到操作上,佘建跃建议,相关下游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裂解价差。在原油产业链上,炼油厂的利润直接与精炼产品(汽油和馏分产品,包括柴油和航空燃料)价格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利差或差价挂钩,这种价差关系被称为裂解价差,不仅可以体现炼油商的炼油利润,理论上还可反映原油需求情况。
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罐沥青确认全项指标合格,广东石化单月沥青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创该公司沥青生产最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长67%,比9月提升50%。
今年在硫黄市场上,业内期待的“金九银十”行情演绎成了“银九金十”,9月市场升温,10月逆势大涨。截至10月30日,国内硫黄主流成交价已涨至3100元以上(吨价,下同),创近年新高;港口成交价更是连...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陆续公布2025年三季报。受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影响,“三桶油”效益都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达2582.4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32.26亿元...
据湖南省商务厅监测,本周湖南化肥销售均价2542.48元/吨,下跌0.7%,同比下跌6.6%。分品种看,氮肥销售均价2114.2元/吨,下跌0.2%,同比下跌16.4%;三元复合肥销售均价2970.7...
10月26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正式投料,于10月27日凌晨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将推动形成西南地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石化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