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氢氨醇:“潜力股”如何“见真章”?

绿色氢氨醇产业是新能源领域公认的“潜力股”。“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氢氨醇试点项目不断涌现;“十五五”期间,“潜力股”如何“见真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氢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促进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举行的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推进会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表示,绿色氢氨醇产业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战略价值,正从概念走向实践。

大会由锡林郭勒盟(下称锡盟)行政公署、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锡林郭勒盟能源局、西乌珠穆沁旗(下称西乌旗)人民政府、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承办。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近400位代表就此展开热烈交流。

产业定位明确前景可期

我国制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万~2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清洁能源制氢供应体系,为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绘就了发展蓝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唐叔贤指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持续深化,氢能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能源载体,其战略价值已形成广泛共识。随着制氢技术创新、碳捕集技术突破及多元示范项目落地,氢能产业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推广阶段,氢能规模化应用值得期待。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表示,可再生甲醇、氨等绿色清洁液体燃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全面实现能源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绿色氢氨醇产业是连接绿电与终端应用的纽带。”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梁志鹏也指出,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氢氨醇,直接作为工业原料或者在工业、交通领域替代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消费,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的新路径。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对此也非常认同。他说,风光氢氨醇一体化提供了新能源就地消纳新模式。通过电解水制氢,将绿电变为绿氢、绿氨、绿醇,使之易于储运,既可作燃料,又可作原料,实现了风光资源的多元化应用。

全链条关键堵点正在打通

前景光明,挑战亦不容回避。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绿色氢氨醇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并打通从制氢、储运到终端应用全链条上的堵点。

聚焦制氢环节,唐叔贤指出,绿氢成本控制是氢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前提。当前我国绿氢平均成本约为21元/千克,远高于灰氢价格,要想打破绿氢高成本瓶颈,需依靠并推进技术创新。自动化制氢系统的智能调控技术、碳化硅(SiC)技术的效率提升、碱性电解槽(ALK)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的协同应用、纯氢管道的互联互通、颠覆性碳捕集技术的成本突破,已构成推动氢能全面发展的核心技术矩阵。随着这些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绿氢成本将持续下探,氢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将进一步加速。

对于制氢面临的问题,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提出了低碳甲醇方案。低碳甲醇是指利用绿电与劣质煤,以及微矿分离技术制备的甲醇。“低碳甲醇是绿氢最好的储运载体,1升甲醇的产氢量是1升液氢的2倍。另外,低碳甲醇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经济性。”刘科表示。

在制氢关键设备电解槽方面,记者注意到,碱性电解槽仍是一些行业领军企业的唯一或主要选择。“我们只做碱性电解槽。”苏州青骐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闫巍告诉记者,但公司同时也做催化剂、双极板,确保产品性能优异、品控能力强大。

“碱性电解槽通过工程化设计,能够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应用需求,其发展潜力将随着市场成熟逐步释放。”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马军也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专注于碱性电解槽,并以降低平准化氢成本(LCOH)为目标推进产品迭代,已成功进入海外10个国家市场。

在氢储运环节,航天氢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安刚认为,只有打通大规模储运的技术瓶颈,才能大幅降低氢气应用成本,氢能社会才能真正到来。据悉,该公司正规划建立以液氢为储运介质的新能源电氢体系。

在终端应用环节,清洁液体燃料、生物质掺烧以及绿氨掺烧等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香港国际航运与海事服务中心副秘书长孙景亮表示,受各国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航运业正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

李志坚同时提醒,可再生甲醇、氨以及航空燃料仍需突破各环节关键技术,实现若干产业化示范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行,初步建立生产、仓储运输、加注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以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品认定、交易标准规范,为继续扩大应用场景、规模积累经验。

ImageFetcher (1).jpg

图为大唐集团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企业供图)

相关支持政策亟待完善

目前,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制定清晰的绿氢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制定阶段性的绿氢使用规模目标;同时,采取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政策,并支持氢能输送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梁志鹏看来,我国亟待完善支持绿氢(氨、醇)的相关政策,以推动氢能产业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途径。他提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电价政策。鼓励按照绿电自发自用或者绿电直连模式为绿氢(氨、醇)生产提供绿电,研究对此类绿电使用减免电力消费等方面有关附加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降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的非技术成本。

二是聚焦市场需求。对绿氢应用的重点领域,如石油炼化、合成氨、甲醇等,国家可采取政策措施拉动市场需求,包括设定单位产品碳强度限额指标、在产能调控中鼓励上绿色产能、绿氢消费的产能可转为增量产能,以及国家直接规定有关行业的绿色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等。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绿氢还处于技术产业化发展阶段,应鼓励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建议国家支持依托重大工程集中开展绿氢科技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加速先进绿氢技术产业化。

四是聚焦监督管理。健全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氢能产业协调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制氢项目的厂址选择以及审批管理、氢能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制输储用设备检测和认证体系等问题。

围绕建立绿色氢氨醇产品认定、交易标准规范等方面,李志坚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绿色液体燃料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出台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有利于推动近期产业发展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并兼顾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合理接轨。

 二是推动出台绿色液体燃料政策支持措施。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或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符合政策导向的示范项目给予财税支持。

三是推动提升绿色液体燃料市场监管水平。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实施有限原料供给保障及产品消纳支持。

四是大力支持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技术创新。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大力支持创新研发;推动绿色清洁液体燃料示范项目纳入国家能源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支持政策范围,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成果转化和应用。

协同发力破局备受期待

多位专家表示,破解氢基能源产业链发展瓶颈,不能依靠单打独斗,需要政府、企业、行业机构与科研单位协同发力,同时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布局等因素。

记者注意到,在锡盟,这样的协同生态正在形成——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基础设施,以及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都为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大会现场,锡林郭勒行署、西乌旗以及多伦县政府分别进行了产业推介。作为国家风光资源一级区域,锡盟价格足够低廉的绿电成为其发展绿色氢氨醇产业的底气所在。据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行署盟长郭玉峰介绍,锡盟新能源装机超2300万千瓦,年发绿电500亿千瓦时,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内蒙古首位和全国前列;依托全国唯一独立的省级管理电网——蒙西电网,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等市场化项目落地实施,形成了稳定、量大、质优且极具成本竞争力的绿电优势。

同时,凭借“南邻京津冀、北联蒙俄”的区位优势,依托二连浩特口岸和曹妃甸港、天津港,锡盟正在构建“通江达海”多式联运体系,并加快打造“制储输加用”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锡盟已配套推出支持能源装备等战新产业发展壮大的办法以及增量配电网等一揽子措施。”郭玉峰说,这一系列政策与国家新能源就近消纳新政和内蒙古自治区《绿氢产业先行区行动方案》相呼应,进一步夯实了锡盟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崛起的根基。

从稳定运行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到加速集聚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再到具备“即插即用”条件的现代化工园区,强大的绿色“锡”引力引起多家与会企业关注。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蒙氢管网有限公司、华润电力蒙东公司等多家业界实力派企业分别与地方政府签署11项战略合作协议。

郭玉峰还向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和蒋利军等6位行业专家颁发“锡林郭勒盟氢能产业发展顾问”聘书,邀其指导锡盟布局绿色氢氨醇产业、建设创新高地。

与会嘉宾表示,绿色氢氨醇将成为锡盟“十五五”新的增长极,期待这种协同发展的经验能够在其他区域复制推广。


相关推荐

氟硅材料: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作为连续32年的全国化工产业第一大省,山东省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传统领域拥有重要影响力。

2025-11-25     中国化工报

行业研讨化工新材料“十五五”发展指南

11月14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化工新材料“十五五”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专家座谈会在重庆长寿召开。

2025-11-25     中国化工报

轻烃芳烃产业以“优”制胜

轻烃、芳烃是石化工业的“血脉”与“基石”。近年来,我国轻烃、芳烃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产能规模稳居全球首位、产业链安全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行业也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

2025-11-18     中国化工报

山东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出炉

11月9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及核心产业介绍。

2025-11-18     中国化工报

山西能源供给转向多元绿色

近日,从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十四五”前四年,该省能源供给向多元绿色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2025-11-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