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从“卷价格”向“卷价值”转变
中化新网讯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指出,我国新型储能今年上半年装机规模创下新高,累计装机已突破100吉瓦,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291吉瓦。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01.3吉瓦,同比增长110%,首次突破100吉瓦,累计装机规模是‘十三五’末期的32倍。”陈海生介绍说,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吉瓦/56.12吉瓦时,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技术路线方面,与“十三五”末相比,储能技术路线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单一路线向多元路线化加速发展,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实现跨越式增长。
“面向‘十五五’,新型储能将由市场驱动发展,结合其绿色价值,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并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升级。”陈海生表示,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236.1吉瓦,理想场景下超291吉瓦,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20%。随着沙戈荒大基地、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新场景拓展,以及材料、结构与智能化技术协同创新,新型储能将在保障电力安全、推动 “双碳” 目标实现中发挥更核心作用。
他认为,具体而言,新型储能未来发展主要包括四大趋势:一是市场参与进度提速。储能市场化已成必然,未来面对各区域市场不同需求,将催生更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二是逐步实现科学的规划统筹。储能将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更紧密耦合,并将在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领域实现多元应用,拓展新的商业模式。三是容量机制加速建设。新型储能容量作用显现,合理评估新型储能的容量价值、折算方法,并与抽蓄、火电等调节资源协同发展将是研究重点。四是市场推动产业升级。我国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技术性能优、安全保障高、成本合理的储能产品将更具市场竞争力,也将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升级,从“卷价格”向“卷价值”转变。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总结2024年国内外天然气发展形势,展望2025年市场供需情况。《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夯实、消费保持...
9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印发《乌拉特中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2025年40个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在中原油田的中转站,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上演。光伏板阵列与余热回收系统取代了往日轰鸣的燃气炉。
9月4日,从湖北省“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十四五”是湖北历史上能源重大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时期,全省新型能源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