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该项目通过“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协同运行,构建园区级虚拟电厂,具备资源聚合、调度响应与辅助交易等多重功能,可实现100%绿能替代。
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5年3月整体竣工,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建筑总高117米,集成特锐德集团多项自主研发创新成果,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三网融合为核心,结合虚拟电厂与极速智能泊车系统,成为集绿能自给、低碳运营和高效空间利用于一体的首创项目。
大楼日均用电量约6000千瓦时。其东、西、南三立面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如同为大楼披上了一层“发电外衣”。这些幕墙所产生的直流电可直接供给大楼内部使用,避免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仅光伏一项就可满足整栋建筑约25%的用电需求,年减碳量近500吨。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大楼底部的“隐藏能源”——14组梯次利用的汽车动力电池组。这些电池每日完成一充一放循环,既可吸纳光伏发电盈余,亦可在电网深谷时段以0.22元/千瓦时的低价储存未被消纳的清洁电力,用于用电高峰或阴雨天气,显著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该超阶零碳大楼每年可消纳大量绿电,减少近2500吨碳排放,还通过高度数字化运营使得投资成本降低20%~30%,运营效率提升30%,综合用能成本减少约3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绿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赵越表示:“超阶零碳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完整的能源生态系统。实现了100%绿电的自给自足,形成了零碳建筑新模式。”
图为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启用。(视觉中国 供图)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改能源〔2025〕1144号,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
9月8日,成渝高速氢走廊暨氢能产业“四企”(国企、央企、民企、外企)联动推进大会在重庆举行。会议发布了成渝高速氢走廊全产业链推进情况和40项市属国企氢产业合作机会清单,成立了“四企”联动氢能产业联盟。
9月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我国发布相关国家标准4000余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
近日,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0)提出并归口,鹏力塑造、北京工商大学等6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6256-2025《生物基材料与制品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标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