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2025(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专家指出,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领域已进入产业化临界点。其中,我国在石墨烯产业链方面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史浩飞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领域已进入产业化临界点。我国的新材料专利增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石墨烯产业链布局初见成效。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自2011年起,将石墨烯等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作为主攻研究方向之一。目前,该院从事石墨烯和碳材料研究的科研团队已达到100余人,突破了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高质量制备技术,研制出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线,在石墨烯复合材料、能源存储等方面取得多项科技成果。
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指出,未来15年是中国工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竞争。在3D/4D打印先进材料与增材制造工艺设计、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绿氢等关键材料领域,重点要降低模拟计算方法对外的依赖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成会明介绍了其团队在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有机气凝胶材料、碳气凝胶微球、掺杂型碳气凝胶微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认为,碳气凝胶有望成为超高温隔热领域的有效解决方案,突破强韧性低、抗氧化性能差、原子尺度掺杂难是其应用的关键。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所副所长张海亮认为,构建人形机器人基础部组件及软件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新材料需求方面,高性能聚合物正逐渐取代金属,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主流材料,未来材料体系将向“结构—功能—感知”一体化演进。
据悉,当前,重庆正在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石墨烯是18个“新星”产业集群之一。
9月8日,岳阳隆兴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丁基锂装置现场,一辆装载15吨20%浓度丁基锂产品的槽罐车驶离装车站台,首次销往千里之外的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近日,由微软支持的Lumenisity研究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新型空芯光纤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信号衰减水平。这一成果于9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Photonics)上。
近日,浙江世倍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其全球首套生物基1,5-戊二醇工艺在舟山基地试验成功。该工艺采用全球首创一步加氢技术,装置规模3000吨/年,产品纯度超99.5%,色度小于5,水分含量小于0.1%。
“过去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最头疼的就是标签撕不净、油墨洗不掉、结构拆不开,不少再生料只能‘降级’使用,甚至无法回收再生。”在近日于宁波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上,中国合成树脂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