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实施进程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天津经开区)近期传来捷报——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碳达峰试点名单,成为天津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园区。这是继获评首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后,天津经开区在绿色发展领域斩获的又一殊荣。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天津经开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从在国内经开区中率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到系统推进产业、能源、管理、基础设施等全方位低碳转型,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现已成为全国绿色认证数量最多的工业园区。
确立“1+N+X”减碳思路
早在2009年,天津经开区就启动低碳经济研究,成为全国最早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开发区。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天津经开区低碳发展进入战略升级期,确立了“1+N+X”的减碳思路,即1份指导性方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N”个若干重点领域的协同减碳行动,包括制造业低碳发展、能源低碳转型、城市更新碳达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助力碳达峰、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七大领域;“X”指打造若干重点项目,支撑实现减碳目标。绿色低碳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这一体系落地见效,天津经开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能源、产业、建筑与交通等5个专项工作组,形成多维度协同推进机制。今年,随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出台,天津经开区进一步将绿色转型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标志着这片工业沃土的低碳发展迈入制度化、系统化的新阶段。
构建全链条绿色产业生态
在渤海湾防波堤外的海面上,一座现代化取水泵房巍然矗立,两条直径达1.2米的取水管如同蓝色动脉,将海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13千米外的厂区。这里正是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重点工程“先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的核心设施。自去年底正式供水以来,这里已为中石化大乙烯、华电、中石化催化剂、渤化等重大项目稳定日供水近5万吨。
作为天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南港工业区彻底颠覆了传统化工园区烟尘弥漫的刻板印象。尽管这里装置林立、管线纵横,空气中却闻不到丝毫异味。通过聚焦绿电应用、海水淡化和能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园区打造了一系列创新示范: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实现LNG接收站与石化装置的能量耦合,年节约天然气1300万立方米、节电300万千瓦时;在建的LNG冷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将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岛”,预计年节能1.722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1.86万吨。
“我们强化规划引领,实现上下游物料互供、能量梯级利用,真正做到‘吃干榨净’。”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南港工业区已基本建成“多源互补”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一系列“全国首创”的实践反哺“链”上项目招引,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持续升级。
同时,绿色金融正成为产业转型的助推器。从全国首单“可持续挂钩”贷款到首单转型金融贷款,天津经开区已落地多项绿色金融创新举措。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绿色信贷规模已近千亿元。这些金融“活水”正滋养着绿色发展链条不断延伸,让生态效益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
培育“绿色工厂”集群矩阵
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评选绿色发展30强企业、携区域企业加入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向净零转型倡议”等动作充分显示,天津经开区不断激发企业减排动力。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在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整齐排列的光伏矩阵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该基地通过屋顶、地面等空间实现光伏装机13兆瓦,年提供清洁电力1300万千瓦时。自2018年投产以来,基地已实施节能减排项目超百项;世界“炭黑”巨头卡博特天津生产基地,构建了高效的能源循环体系,在自发电9000万千瓦时和自用蒸汽的同时,外供蒸汽占比超过50%,其中47万吨供给泰达现代产业区,还稳定供应本地民生企业长芦汉沽盐场,能源利用场景不断拓宽,外供能源年核减碳足迹达26万吨;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探索“循环零污染”,在全面使用绿色电能的同时,持续降低电力消耗和水消耗,天津生产厂也已成为诺和诺德全球工厂中能耗最低的工厂……
在天津经开区,类似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接连涌现。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3家、天津市绿色工厂83家、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获评数量领跑全市,绿色制造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9月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4年度省特色产业园名单,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省级特色产业园(绿色石化)评审,成为今年广东省唯一上榜的化工园区,这标志着园区发展迈入了全新阶段。
9月1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召开9月份月度工作例会,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园区9月份重点工作,确保三季度顺利收官,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新材料科技园有限公司、科技园各部门....
绿色转型正成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支柱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下称宁东基地)在脱“灰”奔“绿”的转型实践中交上了一份充实答卷——通过全产业链减碳增绿、绿电园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