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附微塑料新型材料研制成功

中化新网讯 记者日前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进展》上。
    “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塑料垃圾,在数百年内进入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将持续增加。”论文通讯作者邓红兵介绍,该团队研制的一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由废弃乌贼骨提取的甲壳素和棉花制成,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可以吸附来自食品包装、纺织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中的多种常见微塑料。
    研究团队利用灌溉水、湖水、海水和池塘水四种实际水源的样本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评估,发现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基本上不受水中无机颗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确定了其在实际水域中的稳定性。研究显示,这种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在第一次吸附循环中可以去除水中99.8%的微塑料,五个循环后,仍保持了超过95%的去除率,表明它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生物质材料是解决水中微塑料污染这一复杂问题有效、经济的方案,这种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制备方式简单,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大规模水处理或家用净水器内。”邓红兵说。



    相关推荐

    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发布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

    2025-10-31     中国化工报

    长三角化工专项职业技能竞赛落幕

      10月24日,2025年长三角化工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在宁波落幕。

    2025-10-31     中国化工报

    石化循环经济发展会召开

      10月28日至29日,2025石油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会议暨第三届上海化学工业区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在上海举办。

    2025-10-31     中国化工报

    我国持续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5-10-31     中国化工报

    乐山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

      10月17日,乐山市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乐山)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建立完善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和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

    2025-10-31     中国化工报

    《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报告发布

      10月16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专题政策研究报告。

    2025-10-3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