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橡胶工业的“筋骨”,骨架材料的“强筋”之道在于聚焦核心需求实现性能突破,“健骨”之策在于加强全链条品质管控与协同适配。近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2025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骨架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暨橡胶骨架材料年会上,行业企业代表聚焦骨架材料的轻量化、绿色环保、智能适配等热点话题分享经验和成果,为橡胶行业“强筋健骨”。
骨架材料为橡胶产品的结构稳定、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等性能优化提供支撑,现有橡胶骨架材料主要有人造丝、芳纶、钢帘线、帘子布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轮胎、输送带及特种橡胶制品领域,以满足橡胶行业的轻量化、绿色化、高性能化需求。
康迪泰克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输送带解决方案技术总监于兆霞介绍了输送带骨架材料的发展重点。她认为,高效节能、智能互联、环保可回收将是未来方向。骨架材料的高强力与轻量化能够降低输送机制造成本及物料输送过程中的电能消耗;通过搭载相关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早期损坏报警与低停机时间。她还介绍,涤纶具备显著的环保优势,该公司回收的涤纶长丝已应用于相关产品,并将进一步推进材料低碳化。
浙江尤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李楚楚介绍,在轮胎应用领域,该公司利用人造丝浸胶帘子布制造的轮胎质量轻、滚动阻力低,强度、高速、耐久及操控舒适性均得到显著提升,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的聚酯帘线。在特种橡胶领域,中化高性能纤维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张立铭表示,航空轮胎对骨架材料的轻量化、高承载、抗刺扎方面要求极高。他们采用混芳帘子布,通过双浴浸渍工艺进行加工,可以兼顾高强度与良好粘结性。
“在柔性输油管道方面,芳纶产品防腐性强、安装高效,具备轻量化、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海上采油、腐蚀性油气输送、快速安装等。”张立铭介绍。为满足电动汽车轮胎更高耐久性、更低滚阻的要求,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李超指出,该公司将对位芳纶应用于橡胶增强及胎体层、冠带条等关键部位,有效提升了轮胎性能。不仅如此,该公司还采用芳纶/尼龙混织的胎体替代传统聚酯胎体,使轮胎重量与滚动阻力降低,高速稳定性提高。
新能源重卡对轮胎的承载能力、轻量化、低滚阻、长续航、耐磨性等要求更高,进而也对钢帘线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吕佳锋提到,该公司研发的特高强钢帘线较传统钢帘线内部间隙更大、渗胶性能更优,能减缓帘线锈蚀,降低轮胎失效风险,增强安全性与耐磨性,适用于新能源重卡。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蔡利超介绍,该公司开发的新型钢帘线结构紧密,帘布强度提升,工艺适配性好,使轮胎的承载能力、抗刺扎及抗冲击性能、耐久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可适配150吨级重载宽体车进行矿山作业。
在骨架材料实现核心性能的过程中,粘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太极实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试验中心主任王晓龙表示,针对传统含氨水粘结体环保性差的问题,该公司开发了无氨水浸胶液,不仅能够减少氮氧化物产出,满足排放管控要求,而且没有刺鼻气味与腐蚀性,降低了对生产装置的通风要求。山东天说橡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周亿洋介绍,在粘结体系中,丁苯吡胶乳可适配聚酰胺、聚酯、芳纶等不同纤维骨架材料的粘接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绿色盘条作为钢帘线、钢丝绳等产品的核心原料,其品质与终端制品性能息息相关。江苏省沙钢钢铁有限公司钢铁研究院棒线材研究室副经理沈奎介绍,针对绿色盘条电炉冶炼周期长、坯料质量低、性能均匀性差等问题,该院建立了绿色盘条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分级分类管控废钢,将铜、砷等残余元素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并采用氧化锰—二氧化硅低熔点夹杂物控制技术,减少断丝风险,提高产品性能均匀性。
11月21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合成橡胶协会)在京召开成立生物基弹性体分会筹备工作会。合成橡胶协会与20余家发起单位,共同探讨生物基弹性体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1月12日,由中国石化旗下湖南石化与上海石化合资的上海金山巴陵新材料公司25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项目SBS生产线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道路沥青改性专用SBS791H产品。
11月13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尼龙新材料功能性面料应用场景发布暨全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举行。会上,河南工程学院与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等15个涉及产学研合作、投资合作及订单合作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