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马骧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光体,构建了基于小分子量磷光染料的掺杂纯有机近红外室温磷光(NIR RTP)体系,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室温磷光(RTP)材料具有比荧光更长的寿命和更大的Stokes位移,这类有机“夜明珠”在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使用多种策略设计了多样的纯有机RTP材料。长波长发光通常通过拓展共轭实现,这类分子溶解度较差,合成和纯化等过程都较为困难。对于RTP来说,Stokes位移的优势也会因单重态-三重态能级差减小而降低。同时,稠环芳烃有致癌的可能性且难以降解。除此之外,小分子是否能有长波长发射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挑战。
近期,该团队利用硫代羰基化合物内禀的低能量激发态以及辅助的吸电子基团协同的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室温磷光发射的单环小分子体系。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预测了设计染料分子的性质,成功合成了两个此类分子(PTmEst和PTmCN),并研究了其基本光物理性质,同时使用聚合物作为基质以赋予其RTP性能。结果显示,吸电子基团成功辅助了硫原子高能量孤对电子的n→π*跃迁,发光体的最大发射波长为750 nm,Stokes位移为15485 cm-1(403 nm),而分子量仅为162。该研究为小分子实现近红外室温磷光提供了一种有趣的策略。

图片说明:单环近红外磷光体的设计、合成、性能、应用示意图
11月25日,近日,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企业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沽化工)成功开发出AS-115打火机专用树脂,实现了该产品在耐热性与加工适用性方面的显著提升,为下...
为胺液系统找到“中国配方”中化新网讯11月25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第六联合装置现场,净化二车间运行二班两名职工正在利用阻泡剂加注系统,对胺液系统加注阻泡剂。他们所使用的阻泡剂.....
11月23~24日,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于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公演,以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引领广大师生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奋进力量。本次演出是“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
近日,在中国科协主办的2025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凭借扎实技术功底与创新实践能力,龙佰集团“基于TRIZ理论高耐候氯化法涂料级钛白粉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喜得桂冠,实现河南省此创新赛事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