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18日上午,大连松海石化检修工程有限公司、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在大连举行SH010(25-22-2)和SH020(316L mod)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新闻发布会,大连松海公司总经理于磊发布了“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国产化替代最新成果。
于磊表示,由大连松海等共同开发完成的“SH010(25-22-2)和SH020(316Lmod)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国产化开发与应用”项目已于近日在新疆库车市通过了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两个牌号的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技术指标符合美国和欧洲相关材料标准及国际著名尿素工程公司提出的要求,关键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专家现场考察了SH010(25-22-2)换热管在阿克苏华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CO2汽提塔中连续三年的实际使用情况,现场查看了SH010(25-22-2)、SH020(316L mod)与国外同等材料的挂片腐蚀对比试验结果;听取了申请单位代表关于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汇报、用户单位的使用反馈及第三方检验结果的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和讨论。
鉴定专家指出,SH010(25-22-2)和SH020(316L mod)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技术指标符合美国及欧盟相关材料标准要求,对钢板、钢管、换热管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化学成分有害杂质元素含量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良好;金相组织为全奥氏体,未发现σ相和晶间或晶内化合物;经5个周期的休伊试验及选择性腐蚀试验,试验结果与国外同类材料相当。
在相同工况的尿素装置中,SH010(25-22-2)和SH020(316L mod)材料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工程化应用比对,结果表明,其耐蚀性能达到或略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通过对SH010(25-22-2)和SH020(316L mod)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板材、换热管、锻件、棒材、管件、钢管等产品进行了技术指标验证和工程化应用考核,结果表明,两种牌号材料的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实现国产化开发与应用。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技术鉴定。
鉴定委员会建议,尽快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加快SH010(25-22-2)和SH020(316L mod)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在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
据介绍,尿素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化工产品,但其生产核心设备所需的耐腐蚀不锈钢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形成了持续四十余年的“卡脖子”局面。受此影响,国外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采购周期冗长,严重制约了我国化肥工业和粮食生产的自主可控发展。
于磊介绍说,为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项目研发团队历时数年,成功开发出了SH010 和SH020系列国产新材料,并经过大量工程验证表明,其耐腐蚀性能已达到同类进口材料水平,并已形成覆盖板材、换热管、钢管、锻件、棒材、管件的完整产品体系,并成功实现国产化开发与应用。SH010和SH020材料历时5年的时间,经过试验、试用、工程化试用、工程化应用四个阶段严格的验证,目前,已成功批量应用于新疆、重庆、山西、辽宁等全国19家企业40余项(台)年产30万吨至80万吨尿素装置和三聚氰胺装置的高压设备中,包括换热管、分布管、衬里、塔盘和管道等部件。截止到2025年5月,陆续向终端客户提供国产化的SH010/SH020各种材料共计200吨左右。
终端客户中多数是大型央企、国企,他们对大连松海在尿素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SH010和SH020材料的成功应用不仅达到并实现了与国外进口材料质量相媲美,年腐蚀量达到或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为提升尿素装置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9月16日,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正和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工业智慧化节水增效推广活动暨金科环境水萝卜AI智能体1.0生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近日,中国化学华陆公司和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荣获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9月10-12日在浙江湖州召开的2025年第三届中国长时储能大会上,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长时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和创新成果,荣获2025年“长时储能先锋企业”大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曹湖军与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构建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氢被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氢正离子(质子....
热固型树脂材料的聚硫氨酯-聚硫醚树脂凭借优异的应力释放能力,在保持镜片高透明度与耐冲击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因内应力引起的视觉干扰,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加舒适、清晰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