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场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硅法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项目的成功复工复产,成为该公司逆势突围的亮眼注脚。
从30多年前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项目摘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桂冠,到如今以氟化盐为核心的产业板块稳居行业龙头,多氟多始终锚定“氟资源高效利用”这一核心路径,在传承创新精神中筑牢发展根基,为传统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多氟多方案”。
循环赋能 激活资源价值最大化
在多氟多一分厂,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渗透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101车间班组长李卓洲带领的团队,将102车间的废水、单冰生产废料与制酸车间的废酸进行精准配比,不仅解决了高纯冰晶石生产中的分子比调控难题,其过滤产生的母液还能反哺102车间补充洗涤水,形成“废水—生产—再利用”的闭环链条,将“三废合一”的协同效应发挥到极致。
在104车间,主任张园园团队的节能降耗创新同样可圈可点。针对传统生产中蒸汽能耗高、氨利用率低的痛点,他们巧用82℃的冰晶石母液预加热氟溶液,使吨冰晶石蒸汽能耗从1.3吨骤降至0.85吨,并通过酸性废水回收氨解尾气,彻底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氨超耗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4车间与101、102车间构建起跨车间协同网络:104车间提供的高纯冰晶石铝酸钠,与102车间无水氟化铝含氟废水、101车间高纯冰晶石生产需求精准对接,让各车间“沉睡”的废料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动能。
团队铸魂 凝聚逆势突围磅礴力量
多氟多氟化盐产业的持续领跑,离不开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员工队伍。
2024年6月,氟化铝生产工段接到紧急复产指令时,设备长期闲置、技术工艺待升级、市场需求激增等多重压力扑面而来。作为复产总指挥,102车间主任卢志峰带领团队连续三天三夜驻守车间,从设备检修到流程优化逐一攻克难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才使生产线提前实现稳定运行,投产后产量同比提升35%,优等品率稳定在99%以上。
在104车间,“联合军”的奋斗故事同样令人动容。项目复工初期,由各分厂人员组成的团队既要对标旧工艺调试参数,又要开展安全培训。起初员工对占用休息时间的培训颇有抵触,但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大家纷纷主动申请加班学习。如今,“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信条。
而在团队管理中,李卓洲的“废物班长”理念别具一格。接手班组初期,面对人员不齐的困境,他传承老班长“不怕出错、就怕不敢干”的经验,充分发挥“00后”员工适应力强、敢想敢言的优势,仅用4个月就将班组打造成“兵强马壮”的尖兵队伍。
战略领航 托举产业升级新未来
“氟化盐不仅是多氟多利润的中流砥柱,更是支撑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等战略新兴板块的压舱石。”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在多氟多四大业务板块中,氟化盐板块既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又为新兴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其基础性地位不可或缺。
面向未来,多氟多正以“聚焦主业夯基筑台、极致创新勇攀高峰”为导向,持续巩固氟化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25年3月,针对冰晶石市场需求增长的实际情况,多氟多一分厂104车间快速启动扩产改造,新增3台174立方米氟溶液储槽,完成板框过滤机一键启动、液氨远程卸车等自动化升级,到7月份即实现月产2500至3000吨的产能突破。同时,多氟多将自主研发的无水氟化铝工艺与智能化控制系统深度融合,攻克原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等行业难题,推动传统氟化盐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
从30多年前的技术突破到如今的循环经济创新,从一支队伍的奋斗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多氟多以氟为基筑牢产业根基,以精神为炬照亮发展征程。在市场经济调整的关键期,这份“勇于探索、无私奉献、追求极致、循环利用”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多氟多基业长青的密码,更将推动中国氟化工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大光彩。
11月4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四作业区技术管理室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南六东二类B+三类油层三元区块全层饱和注剂试验区现场监督油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施工,实时解决现场技术难题,推动试验高效落地。中国石
秋收时节,我国西部地区秋雨下个不停,雨水积在田里,地里的玉米秆半泡在水中。眼看一年的收成就要被这连绵的雨水耽搁,庆阳市环县樊家川乡的樊大妈心里真是着急——担心这玉米收不回来。好不容易等到雨歇云散,樊大...
10月28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财务部获悉:通过将井筒质量检测、注聚井井下测调、试井测试及解释三项测调业务由外委转为自营,累计减少外委测试服务费用175.2万元,交出一份亮眼的成本节...
“处理后的污水含硫量350g/ml,与上月相比降低了60%,因盐酸腐蚀导致的管线渗漏问题也得到了充分解决!”10月31日,在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普光107集气站,该站大班员工何影指着电脑上的数据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