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钛白粉进出口“双降”

中化新网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进口钛白粉累计约3.48万吨,较去年同比下降13.21%,进口量减少约0.53万吨。今年1-5月中国出口钛白粉累计约78.46万吨,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45%,出口量减少约1.16万吨。

出口量下滑,颜钛钛行业分析师杨逊分析主要原因认为:一是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凸显,形势复杂多变,处于调整周期中,大需求也随之波动变化,整体呈微弱走势;二是反倾销副作用明显,包括欧盟、巴西、印度和沙特等地区和国家逐渐落地对中国钛白粉反倾销罚税,暂时失去价格优势,使出口有了一定的阻碍;三是非洲等地区和国家海运费上行,加重了出口的难度。

涂多多产业大数据部钛分析师齐宇分析指出,根据5月份钛白粉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反倾销事件影响在逐步显现,而钛白粉产能连年稳步增加,内外贸市场也分别迎来不同挑战。受成本压力影响,国内对进口钛白粉需求也有所下滑,其中进口氯化法钛白粉数量下滑幅度较为明显。

出口方面,因反倾销关税的增加,企业出口价格压力较大,尤其为出口至印度国家,近两月出口量连续翻倍大幅减少;受外贸订单的下滑,加之内贸需求疲软,钛白粉企业库存在二季度增长较为明显,部分企业陆续通过限产来控制库存,虽产量整体有所下降,但价格也已在成本线,市场止跌企稳。当前需求淡季,企业竞争压力较大,硫酸法、氯化法产品基本无价差,钛白市场价格仍较为混乱,企业也多在观望,从经济环境及终端需求来看,部分市场人士对后市仍较为悲观,下半年钛白粉市场运行压力依然较大。

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副秘书长孙哲宇分析认为,出口量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市场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游行业如涂料、塑料等对钛白粉的需求增长乏力,国外客户采购意愿降低,导致中国钛白粉出口订单减少。其次是价格因素影响,国际钛白粉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其他钛白粉生产国产能逐渐恢复,供应增加,使得中国钛白粉出口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影响了出口量。三是受环保政策影响,国内环保要求不断提高,部分中小钛白粉生产企业因环保设备不达标而限产或停产,导致钛白粉整体产量有所下降,可用于出口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四是受贸易政策变化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钛白粉产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增加了中国钛白粉出口的难度。

进口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产能充足。随着国内钛白粉行业的不断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必将降低,从而导致进口量减少。另一方面是进口产品价格优势减弱的影响。近年来国内钛白粉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质量提升,同时受国际钛矿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钛白粉价格优势不再明显,部分国内企业在采购时更倾向于选择国产钛白粉。再次是汇率波动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使得进口钛白粉成本增加,部分企业进口意愿受到抑制。

孙哲宇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钛白粉出口量仍将维持在一定规模,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下游行业需求有望缓慢回升,但国际贸易摩擦和环保政策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对钛白粉出口形成一定压力。从长期来看,中国钛白粉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以及环保升级等方面不断努力,有望在全球市场中提升竞争力。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对钛白粉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钛白粉出口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出口量的稳定增长。

进口市场短期走势方面,2025年下半年钛白粉进口量预计仍将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国产钛白粉质量的提升也使其在国内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进口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加强。长期走势看,尽管国内钛白粉产业不断发展,但在高端钛白粉领域,如用于汽车涂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殊规格钛白粉,国内生产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仍需依赖进口。未来,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高端钛白粉的进口依赖度有望逐渐降低,但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一定的进口规模。

杨逊预测认为,后市应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出口一直是中国钛白粉极其重要的消费市场,在同步面临全球经济不佳的形势下,国内外生产商还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反倾销事件的副作用逐渐明显,但中国钛白粉生产商逐渐有了应对策略,行业示范性慢慢有了作用,海外客户的接受度也大大提高,所以在这种利好形势下,我们需要有更强的信心熬过寒冬。

杨逊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行业深耕,中国钛白粉形成了一个优势体系,包括价格、质量、供应、服务、个性化等。关税只是减弱了价格优势,其他优势依然存在且非常稳定,加之中国钛白粉生产商逐渐摸索出一条灵活调整市场策略的路,渐渐的整体性优势也会重回稳固周期。

孙哲宇指出,中国钛白粉行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应对出口市场的挑战。企业需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市场布局,降低对传统出口市场的依赖。国内企业应加大高端钛白粉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满足国内高端市场的需求。


相关推荐

我国氮肥甲醇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高核心自主技术不断突破中化新网讯 记者从7月3—5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于安徽阜阳召开的2025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氮肥、甲醇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高,装备大型.....

2025-07-03     中化新网

中国自主研制!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心脏”成功就位

  7月1日,从中沙古雷乙烯项目现场传来消息,该项目核心动力设备——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裂解气压缩机,在福建古雷石化基地顺利交付并成功吊装就位,由此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全面进入动设备安装阶段。福建能化集团党委...

2025-07-03     中化新网

我国首次实现厨余垃圾制甲醇为国产双燃料船供能

  7月2日,国内航运业迎来重大突破。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化学")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厨余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成功完成对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

2025-07-03     中化新网

数智化加速重塑福建石化产业格局

“‘两化融合’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石化企业在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智化技术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重塑福建石化产业格局。”6月27日,在福州举行的福建数智化赋能石化企业论坛上,福建省石油和...

2025-07-03     中化新网

我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打通产业链,形成“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新能源产业格局  7月2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这是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

2025-07-02     中化新网

中国石化联副会长傅向升:炼油行业应对新挑战的关键是绿色低碳与创新

  在全球石化产业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加快、效益持续低迷的形势面前,我国炼油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很艰巨。

2025-07-02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