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熟化基地,南开大学3#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车间与信诺立兴(沧州渤海新区)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中试项目,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作。
“建设中试熟化基地、打造‘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品牌,是我们深层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基地与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北京龙基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中试合作协议,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品研究开发公共实验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重点打造了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熟化基地。该基地占地46亩,总投资1.35亿元,建设6座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综合类仓库等公用工程,主要服务于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发展需要,为研发机构及创新型企业提供扩大实验和中试验证平台。
“中试不是一次性的验证行为,而是一个从小批量试验到逐渐放大产品试验数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该基地承建方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说,基地在3年项目建设实施周期内,预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个,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0家。
目前,南开大学1#通用合成及分离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将进行南开大学教授马玉新药用树脂新产品的中试;南开大学2#通用医药中间体车间与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原料药中试项目,为后续制剂项目落户开发区打下良好的基础;沧州威克欣生化科技有限公司4#厂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准备利用5#厂房开展硅气凝胶全产业链中试放大熟化,预计打造成为国际气凝胶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孵化服务功能愈加明显,为承接京津冀、雄安新区科技成果项目发挥更大作用。
为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提供4000万元的科技资金及30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南开研究院、化药平台等小试科技创新平台的日常运营及科学研究;针对入驻中试基地且符合条件的项目,对厂地租赁及设备使用费进行补贴,补贴金额约1000万元;对于进入产业化阶段的项目,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并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沧州临港兴园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沧州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化工产业发展格局。作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成为落实“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
今年以来,河南平顶山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创新构建“三个一”工作生态监管闭环机制,通过“一张清单精准管控、一支队伍联合执法、一网通办提质增效”的创新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十五届投洽会“投资福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台湾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北极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北瑞药业(福建)有限公司在会上成功签约新型医药原料药及针剂...
近日,从重庆长寿经开区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例会上传来消息,上半年,长寿经开区实现了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创新赋能成效明显、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国企运营增效提质,交出了一份进中向好的“期中答卷”。
作为衢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主引擎,衢州智造新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开工入库一批、续建加快一批、竣工投运一批、前期提速一批”的部署和要求,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夯实发展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