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话AI加速材料研发新路径

中化新网讯 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一场“人工智能加速未来材料技术变革圆桌对话”引发行业关注。来自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材料研发逻辑、实现降本增效,同时针对数据共享、人才短缺等行业痛点,提出从政策扶持到技术开放的多元化破局路径。

从“炒菜式”试错到“按图索骥”,AI正深度融入新材料产业全链条。“我们材料研究人员有一个梦想,就是做正向材料。”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程兴旺介绍,从材料设计、材料计算学,到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再到材料基因组、材料信息,多年来,材料研究人员不停追逐这个梦想。借助AI,研究人员可进行正向设计和反向优化,更快实现目标。

在企业实践中,AI的价值已逐步显现。据华为公司副总裁、油气矿山军团CEO韩硕介绍,AI已经助力中石油锦州石化单装置年省700万元,帮助云天化煤气化炉能耗降低1.5%。“AI还让材料研发从‘大海捞针’变成精准匹配。”韩硕说,这种转变正从单点应用向全流程优化延伸。

尽管前景广阔,AI赋能新材料仍面临多重“拦路虎”。

数据问题引人关注,其主要表现为数据采集与清洗工作占据大量研发时间。专家普遍认为,底层数据不可靠,再先进的AI模型也会失效。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杨飘萍指出,钢铁、水泥等传统材料的数据相对丰富,但生物材料、高强材料等新型材料数据匮乏,且行业普遍存在“数据不共享、不开源”现象,导致AI模型训练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撑。

此外,伦理与人才问题逐渐凸显。程兴旺担忧,过度依赖AI模型,会削弱科研人员“格物致知”的精神,长期看可能降低行业整体研发能力。同时,算法提供方与材料研发方的贡献界定模糊,知识所有权争议成为潜在的伦理隐患。

韩硕认为,产业急需三类复合型人才:AI工具开发人才、验证成果的行业专家、能将AI融入一线的应用人才。“目前三类人才均存在缺口,制约产学研协同推进。”韩硕说。

针对行业痛点,专家们提出从国家到企业的多层次解决方案。在平台与基础研究层面,杨飘萍建议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以稳定资助推动AI+材料设计的机理研究,同时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全国性数据共享机制。“可参考苏州大学AI高通量研发中心模式,打造‘云上实验室’,整合超算与云计算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模拟服务。”杨飘萍说。

相关推荐

新疆天业举办工业自动化控制竞赛

近日,新疆天业集团举办第十届职工职业(工业自动化控制)技能竞赛。

2025-09-17     中国化工报

中石油东北销售实现油库费用智控

9月1日,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油库费用智能管理模块全面上线。

2025-09-17     中国化工报

赢创实现产品生命周期评估自动化

近日,凭借获TüV认证的软件解决方案,赢创实现生命周期评估(LCA)的自动生成与更新。

2025-09-17     中国化工报

安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升级”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下称《政策2.0版》),旨在加速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向各行业渗透。

2025-09-17     中国化工报

炼化企业有了“智慧大脑” ——中石油云南石化IPC系统应用纪实

​近日,中石油云南石化全厂17套生产装置全面投用全流程智能控制(IPC)系统,成为中石油炼化系统首家完成全厂级IPC的企业,装置平稳运行率、能耗控制与操作效率显著提升。

2025-09-1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