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氢能发展

10月27日,能源·化工潇湘科创大会在湖南岳阳隆重召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IAHE)副主席毛宗强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全球氢能产业现状与中国方案,为世界氢能发展指明路径。


毛.jpg

当前全球氢能产业正面临“投资急刹”困境。2024年以来,欧美超百亿美元氢能项目搁浅,2030年低排放氢气潜在产量从4900万吨降至3700万吨,经济性、政策、技术三重困境让氢经济推进受阻。在此背景下,中国氢能产业却呈现“逆势上扬”态势,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核心动力。

毛宗强介绍到,在绿氢规模与成本方面,中国已构建全球领先优势。截至2025年8月,中国风光装机突破1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45.9%,为绿氢生产提供坚实电力基础。依托巨量可再生电力,目前中国已投运绿氢项目超80个,规划年产能达300万吨,国家能源局预测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年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年减碳约2亿吨,相当于每年植树90亿棵。成本方面,2025年中国风光资源富集区绿氢生产成本降至15元/公斤,接近煤制氢加碳价水平,新疆库车百万吨绿氢示范工程等项目,标志着绿氢规模化应用进入“可复制、可推广”阶段,为氢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同步推进。中国在碱性电解槽、PEM电解、高压储氢瓶、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环节实现突破,“金属-水蒸气制氢”技术的发展支撑氢能储运革命。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工业场景中,新疆、宁夏等地建成千万吨级绿氢炼化、冶金、合成氨项目,年减碳规模达百万吨级,为绿氢在高排放领域应用提供“中国范本”。

政策与标准体系构建全链条保障。中国以“协同+创新+应用”为政策支点,通过财政补贴退坡与碳交易并行推动氢能市场化定价,发布近百项国家标准覆盖制储输用全链条,地方层面配套土地、电价优惠等形成政策矩阵,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中国牵头制定碱性电解槽、高压储氢、氢品质检测等国际标准,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平台,为产业规范化、跨国贸易等保驾护航。

国际合作领域,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实现氢能技术与装备输出,累计向中东、非洲、南美输出碱性电解槽等相关装备超5GW,助力全球绿氢成本下降20%以上。此外,中国还引进欧洲顶尖团队攻关海上风电制氢等前沿技术,输出示范项目运营经验,形成“研发-制造-项目-资本”双循环格局,加速全球氢能创新,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绿氢供应中心奠定了坚实的伙伴网络基础。

毛宗强指出,中国氢能方案的核心逻辑是“技术为本、经济支持、政策护航”。技术层面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氢能各环节成本,让氢能具有竞争力。经济层面耐心资本,长期投资,把氢能资产变成躺赢型底仓。政治方面坚持碳中和不动摇,政策支持不间断。随着36亿千瓦风光目标的实现,中国绿氢年产量有望突破20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供应中心,预计年帮助全球减碳超5亿吨,重塑国际能源地缘格局,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实现能源转型贡献关键“中国力量”。


相关推荐

日程安排出炉,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与您相聚西安

11月12日-14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联合彬州市人民政府在西安举办“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特开设分论坛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

2025-10-25     中化新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高分子材料创新需聚焦攻克高端难题

近日在岳阳举办的能源•化工潇湘科创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蹇锡高以线上方式分享了对高分子材料产业现状的深入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蹇锡高强调,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科技的载体,正处于快速发...

2025-11-06     中化新网

国内外科研单位联合筛选出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

 在能源存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因其卓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系统中。但传统电池材料在电池能存多少电、充电有多快、反复充电能使用多久等方面都遇到了...

2025-11-06     新华网

缠绕管换热器为核聚变装上“中国芯

中化新网讯11月5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院孵化企业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送到河南心连心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心连心智能装备公司”)一面写有“高效换热降能耗,绿色科技创未来”的锦旗,以....

2025-11-05     中化新网

中国科学家破解芳香胺百年应用难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消息,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夏衡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突破性提出了一种借助N-硝胺实现直接脱氨官能团化的全新方法,颠覆了工业领域140年来沿用的传统工艺。....

2025-11-05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