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巴西布拉斯科公司(Braskem)宣布,其最新研发的甘蔗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牌号“I'm green EVA 7870S”正式商业化量产。该产品采用100%甘蔗乙醇为原料,碳足迹较传统石油基EVA降低65%,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SCC PLUS认证的光伏级生物基EVA材料。
据介绍,“I'm green EVA 7870S”生物基碳含量达70%,每吨产品可减少3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60棵成年树木的碳汇能力。在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转型的同时,该生物基EVA材料具备传统EVA的优异光学性能和抗湿热老化性能,用其制造的光伏封装胶膜透光率>91.5%,可实现3000小时以上湿热老化测试后功率衰减<0.5%。该产品不仅适配当前主流的单玻/双玻组件,更针对N型硅衬底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N型TOPCon电池)开发了超薄结构(0.08mm),可提升组件功率增益1-3瓦。该牌号已通过TüV莱茵零碳认证,并获得隆基、晶科等头部光伏企业的批量采购订单,预计2025年产能将达10万吨,可满足20GW光伏组件的封装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的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其原料甘蔗种植采用巴西塞拉多草原的可持续农业模式,每公顷土地可固碳25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糖蜜副产品被用于生物能源发电,实现100%能源自给。这种 "农业—化工—能源" 的循环经济模式,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可持续工业转型的典型案例。
“通过甘蔗原料的闭环生产,我们不仅解决了传统EVA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更在光伏领域树立了低碳标杆。随着全球碳关税政策的实施,I'm green系列产品或将成为光伏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战略选择。”布拉斯科首席技术官Dr. Carlos说。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庄磊、研究员褚衍辉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耐受3600℃极端高温氧化的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6月18日,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拟投资10亿元建设3000吨/年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
近日,由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完成的“增强型聚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6月19日,2025第三届有机硅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围绕“百年变局企而望硅”主题,聚焦“硅基新能源+硅基新材料”的技术与应用创新思路,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有机硅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近日,从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传来消息,随着公司电池级碳酸酯项目正式投产,锂想时代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生产电池级碳酸甲乙酯和电池级碳酸二乙酯的企业。